1. (1)計算$459÷57$時,把57看作(
60
)來試商,商(
7
)后,發(fā)現(xiàn)余數(shù)(
大于
)除數(shù),說明商(
小
)(填“大”或“小”)了,商應(yīng)改為(
8
)。
(2)不計算,根據(jù)前面的算式直接寫出后面算式的商。
$272÷68= 4$ $289÷68$(
4
)
$513÷57= 9$ $510÷57$(
8
)
(3)要使$□16÷72$的商是兩位數(shù),方框里有(
2
)種填法;要使$□54÷69$的商是一位數(shù),方框里最大填(
6
)。
答案:1.
(1)60 7 大于 小 8
(2)4 8
(3)2 6
2. 用豎式計算,帶“*”的要驗算。
$574÷27= $ *$388÷75= $
答案:2.21……7 5……13


解析:
```
21
27)574
54
---
34
27
---
7
所以 $574÷27=21\cdots\cdots7$
5
75)388
375
---
13
所以 $388÷75=5\cdots\cdots13$
驗算:
75
× 5
---
375
+ 13
---
388
```
3. 一本書的信息如下,李飛每天看37頁,他幾天才能看完這本書?

答案:3.304÷37=8(天)……8(頁) 8+1=9(天)
4. 水果店今天賣出的水果情況如下:
|水果|A|B|C|
|總價/元|420|798|903|
|質(zhì)量/千克|28|19|43|
每千克的價格最便宜的水果是
A
,最貴的是
B
。
答案:4.A B
解析:
水果A單價:$420÷28 = 15$(元/千克)
水果B單價:$798÷19 = 42$(元/千克)
水果C單價:$903÷43 = 21$(元/千克)
$15<21<42$
每千克的價格最便宜的水果是(A),最貴的是(B)。
5. (1)樂樂將一根長520厘米的繩子在樹樁上繞了28圈,還多出100厘米,繞樹樁1圈的長度是(
15
)厘米。
(2)李老師帶了480元錢,準(zhǔn)備買一些同款書包獎勵學(xué)生,他最少能買(
7
)個書包,最多能買(
18
)個書包。

(3)甲城與乙城兩地相距720千米。一輛轎車上午$8:00$從甲城出發(fā),由于堵車,第二天凌晨2時才到達乙城,它平均每小時行駛(
40
)千米。
(4)幼兒園小朋友做手工,小班有25人,中班有42人,小班和中班每個人做的一樣多,中班比小班多做手工340個。平均每人做(
20
)個手工。
(5)工程隊修一條長798千米的公路,計劃38天修完,實際多用了4天,實際平均每天比計劃少修(
2
)千米。
答案:5.
(1)15
(2)7 18
(3)40
(4)20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