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解釋下列重點實詞。
(1)非
淡
泊
無以明志(
內心恬淡,不慕名利
)
(2)
淫
慢則不能勵精(
放縱
)
(3)險躁則不能
治
性(
修養(yǎng)
)
(4)意與
日
去(
歲月
)
答案:1.
(1)內心恬淡,不慕名利
(2)放縱
(3)修養(yǎng)
(4)歲月
2. 一詞多義。
(1)志{非淡泊無以明
志
(
志向
)非
志
無以成學(
立志
)
(2)去{意與日
去
(
喪失
)相委而
去
(
離開
)
答案:2.
(1)志向 立志
(2)喪失 離開
3. 古今異義。
(1)淫
慢
則不能勵精
古義:
懈怠
今義:
速度低;走路、做事等費的時間長
(2)
險
躁則不能
治
性
古義:
輕薄
今義:
危險,不安全
古義:
修養(yǎng)
今義:
治理
(3)意
與
日
去
古義:
隨同
今義:
和
古義:
喪失
今義:
從所在地到別的地方(跟"來"相對)
(4)年與時
馳
古義:
疾行,指迅速逝去
今義:
(車馬等,使車馬等)跑得很快
答案:3.
(1)懈怠 速度低;走路、做事等費的時間長
(2)輕薄 危險,不安全 修養(yǎng) 治理
(3)隨同 和 喪失 從所在地到別的地方(跟"來"相對)
(4)疾行,指迅速逝去 (車馬等,使車馬等)跑得很快
4. 詞類活用。
(1)非學無以
廣
才
形容詞用作動詞,增長
(2)非淡泊無以
明
志
形容詞用作動詞,明確、堅定
(3)
多
不接世
形容詞用作名詞,多數(shù)人
(4)非寧靜無以致
遠
形容詞用作名詞,遠大目標
答案:4.
(1)形容詞用作動詞,增長
(2)形容詞用作動詞,明確、堅定
(3)形容詞用作名詞,多數(shù)人
(4)形容詞用作名詞,遠大目標
1. 下列句子朗讀節(jié)奏的劃分,有誤的一項是(3分) (
A
)
A.夫君/子之行
B.非學/無以廣才
C.淫慢/則不能/勵精
D.非淡泊/無以明志
答案:A 【解析】應劃分為"夫/君子之行。"
2. 下列對加點的古今異義詞解說有誤的一項是(3分) (
D
)
A.非學無以
廣
才[古義:增長。今義:指(面積、范圍)寬闊(跟“狹”相對)。]
B.
險
躁則不能治性(古義:輕薄。今義:危險,不安全。)
C.意與日
去
[古義:喪失。今義:從所在地到別的地方(跟“來”相對)。]
D.年
與
時馳(古義:參與。今義:和。)
答案:D 【解析】"與"的古義是"隨同"。
3. 填空。(6分)
(1)《誡子書》中強調內心寧靜、物質生活的低要求對個人品德修養(yǎng)起關鍵性作用的句子是:
靜以修身
,
儉以養(yǎng)德
。
(2)我們應懷著滿腔熱忱去閱讀,不斷琢磨,豐富體驗,努力追求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境界,正如《誡子書》中所說“
非淡泊無以明志
,
非寧靜無以致遠
”。
(3)《誡子書》中諸葛亮用“
年與時馳
,
意與日去
”告誡兒子要珍惜時間,虛度光陰只會讓你變老,失去志向。
答案:3.
(1)靜以修身 儉以養(yǎng)德
(2)非淡泊無以明志 非寧靜無以致遠
(3)年與時馳 意與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