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實基礎(chǔ)1.C2.B3.C4.家不等于房子,家意味著親情,溫馨和關(guān)愛。家是漂泊的根,有愛的地方就有家。研習文本一、整體把握1.散步時走到岔路口,母親要走大路,理由是大路平順,便于老人行走,況且母親身體不好;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風景優(yōu)美。2.整個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和孩子組成的。一個家庭這樣,一個民族乃至一個世界又何嘗不是這樣?所以說背起的是整個世界。這樣大詞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拔摇北衬赣H,妻背兒子,從表面上看是“我”怕他們摔著,其實也就是對老的尊敬,對小的愛護。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出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珍愛, 生命就像永不停息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傳遞。3.我高大強壯有責任心,孝敬母親 ;妻子美麗賢惠,善解人意;母親慈祥和藹,疼愛孫子 兒子聰明活潑,懂事聽話。4.主要寫了一家四口在初春的田野散步的事情,生動地展示了這一家人互敬互愛、和睦相處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二、片段研讀。1.①這些景象朝氣蓬勃,充滿了生命力。濃淡的田野預(yù)示生命的珍貴,看著滿樹的嫩芽,作者倍加珍惜現(xiàn)在的生活。 ②生命是如此的脆弱而又如此的堅強……2.妻子對"我"的尊重,說明她是個懂大體,有智慧的女人。因為我國的傳統(tǒng)是女主內(nèi),男主外,強調(diào)“在外面”其實還有另外一層意思,有些主意可能是兩個人一起拿的,甚至有些是妻子拿的,只是因為是“在外面”,所以由“我”說出來。3.不能。因為與母親病弱的身體比較,我的身體是“強壯”的,與兒子幼小的身體比我”是高大的;母親基于對兒子的信任,早已就開始聽從兒子,而“我”的兒子還未長大,長大后也許會有自己的主張,就目前來看,用“還”字比較恰當。4.不能。這三者的順序與上文“那里有金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順序一致,都是由近到遠,因此不能調(diào)換。二、拓展閱讀1.(1)喜悅(2)急切(3)傷感(或絕望、痛惜)(4)驚喜2.(1)反復(fù),起強調(diào)作用。表現(xiàn)了酷熱的程度,更表現(xiàn)了作者對石榴的痛惜之情。 (2)“壯漢”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