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前自主預習】
自主學習
1.dī hāo xìng jìn lüè zhú
2.螻 芳 荔 悴 蓬 寞
3.根據意思寫詞語。
(1)憔悴 (2)徹骨
(3)蓬勃 (4)寂寞
4.初讀課文。
(1)淪陷 解放 對比
(2)前半部分是消極的、冷色調的,后半部分是積極的、暖色調的。
【課堂合作探究】
文本探究
1.詩中描寫的形象有“殘損的手掌”“廣大的土地”“長白山的雪峰”“黃河的水……江南的水田”“嶺南的荔枝花”等。
2.這首詩以“我”用“無形的手掌”撫摸祖國地圖時的聯(lián)想為線索。“無形的手掌”指的是詩人的思緒、聯(lián)想、心理和情感,而“撫摸”則是思緒和聯(lián)想的展開,心理和情感的流動。
3.淪陷區(qū)“這一角”;解放區(qū)”那遼遠的一角”。
4.淪陷區(qū):灰燼、血和泥、微涼、冷到徹骨、水夾泥沙、蓬蒿、寂寞、憔悴、苦水、陰暗。解放區(qū):溫暖、明朗、堅固、蓬勃生春、太陽、春、蘇生、永恒。效果:前后對比手法的運用,使作者的感情傾向更加鮮明。這首詩表現(xiàn)出作者對解放區(qū)的深情向往,對祖國光明未來的熱切盼望。
5.綜合運用。
(1)視覺與嗅覺的結合,寫出了家鄉(xiāng)的美麗迷人,充溢在字里行間的是詩人深深的思鄉(xiāng)之情。
(2)詩人以“太陽”和“春”比喻解放區(qū)的欣欣向榮與勃勃生機,表達了詩人對解放區(qū)的真摯情感,堅信解放區(qū)能給中國大地帶來光明和蘇生,由此可以看出,詩人對祖國的未來寄予了熱切的希望。
(3)“牲口一樣活”“螻蟻一樣死”兩個比喻,是用水深火熱的淪陷區(qū)反襯解放區(qū)——那里是將要實現(xiàn)民族復興、誕生“永恒的中國”的地方。
(4)“運在”“貼在”兩個詞語,詩人直抒胸臆,堅信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戰(zhàn)爭必勝,解放區(qū)是民族復興的希望所在。
歸納總結
對比 熱切期盼
【課后鞏固提升】
1.C解析:A項,“堤”應讀dī;B項,“掠”應讀lüè;D項,“蒿”應讀hāo。
2.(1)C (2)B
3.C解析:A項中的“肆虐”是貶義詞,“結果”是中性詞,“蓬勃”是褒義詞;B項中的“明朗”走褒義詞,其他兩個詞語都是貶義詞;D項中的前兩個詞語是褒義詞,后一個詞語是貶義詞;C項中的三個詞語全是褒義詞。
4.劃分節(jié)奏。
(1)無形的手掌/掠過無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陰暗
(2)我/用殘損的手掌摸索/這廣大的土地
5.綜合運用。
(1)光輝的歷程
(2)示例:
通知
為紀念祖國的生日,校學生會決定于9月30日下午3點在學校禮堂舉辦詩歌朗誦會,請全體同學準時參加。
學生會
即日
(3)發(fā)自肺腑頌祖國 健康幸福度華年
(4)王校長您好!我們學生會要舉辦一次慶祝祖國生日的詩歌朗誦會,屆時請您在百忙中抽時間參加。謝謝!
6.描寫了春天來臨時,家鄉(xiāng)繁花似錦、春意盎然的美好景色。它與破碎的山河、滿地的蓬蒿等景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突出了日本侵華戰(zhàn)爭的罪惡。
7.“只有那遼遠的一角依然完整,/溫暖,明朗,堅固而蓬勃生春。
8.分析:
(示例1)“像戀人的柔發(fā),嬰孩手中乳”,以情侶關系與母子關系的比喻,把詩人對“那遼遠的一角”的溫柔感情抒發(fā)得細致動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