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修再拜。人至,辱①書,甚慰。永陽②窮僻而多山林之景,又嘗得賢士君子居焉。修在滁之三年,得博士杜君與處,甚樂,每登臨覽泉石之際,惟恐其去也。其后徙官廣陵,忽忽不逾歲而求潁,在潁逾年,差自適,然滁之山林泉石與杜君共樂者,未嘗輒一日忘于心也。
今足下在滁,而事陳君與居。足下知道③之明者,固能達于進退窮通之理,能達于此而無累于心,然后山林泉石可以樂,必與賢者共,然后登臨之際有以樂也。
(選自歐陽修《答李大臨學士書》)
【乙】某再拜啟。山州窮絕,比④之水泉。昨夏秋之初,偶得一泉于州城之西南豐山之谷中,水味甘冷。因愛其山勢回抱,構小亭于泉側,又理其傍為教場,時集州兵、弓手,閱其習射,以警饑年之盜,間亦與郡官宴集于其中。方惜此幽致,思得佳木美草植之,忽辱寵⑤示芍藥十種,豈勝欣荷⑥!山民雖陋,亦喜遨游。自此得與郡人共樂,實出厚賜也。愧刻愧刻!
(選自歐陽修《與韓忠獻王書四》)
【注】①辱:謙辭,即承蒙。②永陽:今安徽來安。下文的“滁”“潁”分別指安徽的滁縣、阜陽。③知道:通曉天地之道,深明人世之理。④比:連續(xù),頻頻。⑤辱寵:謙辭,承蒙您的榮寵。⑥豈勝欣荷:這真是難以承受的欣喜啊。
11.解釋下列加點詞的意思。
(1)每登臨覽泉石之際(
觀覽
) (2)其后徙官廣陵(
遷徙,調任
)
(3)山州窮絕(
極,極端的
) (4)以警饑年之盜(
戒備,防備
)
12.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斷兩處)
偶 得 一 泉 于 州 城 之 西 南 豐 山 之 谷 中 水 味 甘 冷
偶得一泉于州城之西南/豐山之谷中/水味甘冷
1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的意思。
(1)永陽窮僻而多山林之景,又嘗得賢士君子居焉。______
永陽是一個貧瘠偏僻的地方,但多山川樹林的美景,又曾經(jīng)有有才能、有道德的人在此居住。
(2)山民雖陋,亦喜遨游。______
山野之民雖然淺陋,也喜歡暢懷悠游。
14.【甲】文是歐陽修給李大臨的回信,他認為李大臨能獲得“山林泉石之樂”“登臨之樂”的理由是什么?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______
[示例]“足下知道之明者”一句表明歐陽修對李大臨的肯定,認為他是一個通曉天地之道,深明人世之理的人,明白人生的進退與困頓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因而能夠領略山水之趣。歐陽修認為只有“必與賢者共”,才可以做到“登臨之樂”,因為李大臨有陳君這個品德高尚、志同道合的賢者一起登臨。
15.【甲】【乙】兩文都寫了“共樂”,分別表達了歐陽修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結合具體內容簡要分析。______
[示例]①【甲】文作者回憶了在滁州三年與杜君共處、相游的快樂,表達了歐陽修雖遭貶謫卻灑脫豁達、平和的心境。②【乙】文給韓忠獻公的信中,敘述與郡官、山民一起暢懷悠游的快樂,體現(xiàn)了歐陽修為官期間“與民同樂”的博大胸懷,凸顯出歐陽修超脫世俗的氣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