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列句子中,朗讀停頓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
D
)
2. 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D
)
3. 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古今義相同的一項是 (
D
)
4. 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沒有詞類活用現(xiàn)象的一項是 (
D
)
5. 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D
)
6. 下列句子中,句式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
A
)
7. 下列句子中,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
B
)
答案:1.D【解析】A項,正確劃分為:其一/犬坐于前。B項,正確劃分為:后狼止/而前狼又至。C項,正確劃分為: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2.D【解析】D項,暴:突然。
3.D【解析】A項,古義:離開。今義:從所在地到別的地方(跟“來”相對)。B項,古義:罷了。今義:耳朵。C項,古義:多少,意思是能有多少。今義:幾何學。D項,古今義均為“看,視”。
4.D【解析】A項,名詞活用為動詞,挖洞。B項,名詞作狀語,從通道。C項,名詞作狀語,像狗似的。D項,閉上眼睛。
5.D【解析】A項,僅,只/停止。B項,攻擊/敵人。C項,助詞,補足音節(jié),不譯/代詞,指狼。D項,進入。
6.A【解析】A項,倒裝句,狀語后置,正常語序應(yīng)為:其一犬于前坐。B項,省略句,省略主語“屠戶”,完整表述應(yīng)為:(屠戶)復(fù)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C項,省略句,省略介詞“于”,完整表述應(yīng)為:場主積薪(于)其中。D項,省略句,省略賓語“之”,完整表述應(yīng)為:蓋以(之)誘敵。
7.B【解析】A項,應(yīng)譯為: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C項,應(yīng)譯為:屠戶從后面砍斷了狼的后腿。D項,應(yīng)譯為:兩只狼都不敢向前,瞪眼朝著屠戶。
8.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理解或推斷,
錯
誤
的一項是 (
D
)
9. 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三處)
貙走而虎至愈恐則又為羆虎亦亡去
貙走而虎至/愈恐/則又為羆/虎亦亡去
10.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羆之狀,被發(fā)人立,絕有力而甚害人焉。
熊的形態(tài),像披著頭發(fā)站立的人一樣,力氣非常大而且特別能傷害人。
11. 新趨勢 關(guān)聯(lián)教材 本文中獵人為何會被羆所食? 蒲松齡的《狼》中屠戶為何能成功殺狼? 請分別概括原因。
本文中,獵人沒有過硬的本領(lǐng),卻懷著僥幸的心理,一味地依靠外部力量,不但沒有獲得成功,反而招致滅頂之災(zāi)?!独恰分校缿粲赂?,有智慧,敢于反抗惡勢力,最后成功殺狼。
答案:8.D【解析】D項,“發(fā)火而射之”的“而”表順承,“今夫不善內(nèi)而恃外者”中的“而”表轉(zhuǎn)折。
9. 貙走而虎至/愈恐/則又為羆/虎亦亡去
10. 熊的形態(tài),像披著頭發(fā)站立的人一樣,力氣非常大而且特別能傷害人。
11. 本文中,獵人沒有過硬的本領(lǐng),卻懷著僥幸的心理,一味地依靠外部力量,不但沒有獲得成功,反而招致滅頂之災(zāi)?!独恰分校缿粲赂?,有智慧,敢于反抗惡勢力,最后成功殺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