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5·常州天寧區(qū)期末)洛繡起源于周朝,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刺繡師打算織一匹220厘米長的繡品,她每天可以繡12厘米,幾天能繡完呢?根據(jù)妙妙列出的豎式,下列說法(
C
)。
①豎式中框起來的“12”表示1天能繡12厘米。

②繡品長度增加4厘米,剛好18天能繡完。
③一共需要19天才能繡完。
A.①號正確
B.②號正確
C.③號正確
D.三個都不正確
答案:C
解析:
解:220÷12=18(天)……4(厘米)
18+1=19(天)
①豎式中框起來的“12”表示10天能繡120厘米,原說法錯誤。
②繡品長度增加4厘米,總長度為224厘米,224÷12≈18.67(天),不能剛好18天繡完,原說法錯誤。
③一共需要19天才能繡完,原說法正確。
結(jié)論:③號正確。
C
2. 請看一道實(shí)際問題:苗苗養(yǎng)雞場星期日一共收260千克雞蛋,每15千克雞蛋裝一箱??梢匝b多少箱,還剩多少千克?
常規(guī)的解答是$260÷15= 17$(箱)……5(千克) 答:可以裝17箱,還剩5千克。
小愛的解答是$260÷15= 260÷5÷3= 52÷3= 17$(箱)……1(千克) 答:可以裝17箱,還剩1千克。
小愛同學(xué)的解答對嗎?結(jié)合裝雞蛋的情境,$260÷5÷3$是否存在合理的解釋?用畫圖、寫文字或列算式等方法表達(dá)你的思考。
答案:小愛的解答不對。$260÷15=260÷5÷3$,$260÷5$表示如果按照每 5 千克裝一小箱,可以裝 52 個小箱。$52÷3$表示每 3 個小箱合并成一大箱,可以裝 17 大箱,剩余 1 個小箱,這一個小箱是 5 千克。
解析:
小愛的解答不對。
$260÷15=260÷(5×3)=260÷5÷3$,其中$260÷5=52$表示每5千克裝1小箱,可裝52小箱;$52÷3=17$(箱)……1(小箱),表示每3小箱合并為1大箱(每大箱$5×3=15$千克),可裝17大箱,剩余1小箱,剩余的1小箱為$5×1=5$千克。
答:小愛同學(xué)的解答不對,$260÷5÷3$的合理解釋是先按5千克裝小箱,再3小箱合并成15千克的大箱,最終剩余1小箱即5千克。
3. 課題“土壤的滲水性”:王老師在3個同款漏斗中分別裝入同樣多的沙質(zhì)土、黏質(zhì)土和壤土,然后同時將同樣多的水經(jīng)過漏斗倒入量杯中,一段時間后觀察量杯里的水量(如下圖)。結(jié)論是(
沙質(zhì)土
)的滲水性最好。(透過的水越多,滲水性越好)
答案:沙質(zhì)土
4. 奇奇和編程興趣小組的同學(xué)編了一個混合運(yùn)算的程序,輸入一個整數(shù),按照順序運(yùn)算,可計(jì)算出結(jié)果。

(1)若輸入的整數(shù)是6,程序的運(yùn)算過程表示的算式為
(6-3)×18+10
。
(2)若輸出的結(jié)果為190,則輸入的數(shù)是(
13
)。
答案:(1)$(6-3)×18+10$ (2) 13
解析:
(1)$(6-3)×18+10$
(2)解:設(shè)輸入的數(shù)是$x$。
$(x - 3)×18 + 10 = 190$
$(x - 3)×18 = 190 - 10$
$(x - 3)×18 = 180$
$x - 3 = 180÷18$
$x - 3 = 10$
$x = 10 + 3$
$x = 13$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