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例一)我認(rèn)為這并非誅心之論。既然劉禪的昏庸無能世人皆知,那么對此劉備自己也是很清楚的。
劉備歷經(jīng)艱辛打下的基業(yè)若在兒子手中失去實在可惜,因而才會說出這些話。對于諸葛亮,劉備是非常
信任的,這從“屬以后事”“事之如父”中可以看出;并且,對劉備而言,諸葛亮自身的修養(yǎng)是過關(guān)的,他
教育兒子且強調(diào)“修身、養(yǎng)德”,他自己在這方面必定也是有所成就的。
(示例二)我認(rèn)為這是誅心之論。劉禪的昏庸無能是世人皆知的,“可輔”與否劉備自己是很清楚的。諸
葛亮教育兒子要“修身、養(yǎng)德”,但是對于諸葛亮自身的品質(zhì),劉備可能還需要確認(rèn),因而說出了這樣的
話。劉備若是真有心讓諸葛亮取代劉禪,便不會說出這樣的話;并且,在得到諸葛亮的回答之后,劉備
讓劉禪對諸葛亮“事之如父”,確實是讓諸葛亮盡力施展才能,但這很有可能也是在禮法上對諸葛亮做的防
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