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題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 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大致內容,根據題目要求,找出文章中的關鍵內容,組織語言進行作答,并結合文章內容分析人物形象。
? ①“我”在懸崖上,父親沒有直接將“我”抱下來,也沒有責備“我”,而是耐心教導“我”如何一步一步爬下來,讓“我”懂得人生大道理。由此可見,文中的父親是一個耐心、教導有方的人。
②文中的父親上有年老的母親,下有年幼的兒子,面對散步途中的分歧,父親要做出選擇,可見他作為中間一代人,有責任心有擔當。
③《臺階》一文中,“我”家的老屋只有三級臺階,父親眼看人家臺階高,受人尊重,決心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墒菓{他的經濟條件,要造這樣的新屋得準備大半輩子。他想聚沙可以成塔,憑自己一身力氣,干他十年二十年,總有一天可以造成新屋。他苦干了大半輩子,一磚一瓦地撿,一角錢一角錢地攢,終于蓋起了新屋,砌上了九級臺階。屋造好了,人也老了,身子也垮了,因此《臺階》一文中典型事例是父親一生修建臺階。
④文中對造屋前、造屋時、造屋后的父親進行了刻畫,從不同的角度對父親的不同狀態(tài)進行描寫,“那石板沒經石匠光面,就鋪在家門口。多年來,風吹雨淋,人踩牛踏,終于光滑了些,但磨不平那一顆顆硬幣大的小凹凼”“臺階旁栽著一棵桃樹,桃樹為臺階遮出一片綠陰”等環(huán)境描寫烘托出人物的心境,由此可見,《臺階》一文通過對父親的多方位描寫和環(huán)境的烘托來塑造人物。
⑤“背影”在文章中出現了四次,第一次開篇點題“背影”,“我”的心理是“最不能忘記”;第二次車站送別,作者對父親的“背影”做了具體的描繪,“我”感動于父親對“我”深深的愛;第三次是父親和兒子告別后,兒子眼望著父親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離情別緒,催人淚下,第四次在文章的結尾,兒子讀著父親的來信,在淚光中再次浮現了父親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已。由此可見,《背影》一文通過反復刻畫父親的背影和“我”的心理來塑造人物。
⑥“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一系列的動作描寫,表現出父親對“我”的愛;“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慘?!薄八阌置χ退麄冎v價錢”寫出生活的窘迫。
⑦本題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談一談自己的心得體會即可,要注意緊緊圍繞“父親”來談,可以表達對父親的愛,也可以表達對父親的感激。本題屬于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
?
故答案為:
①父親很耐心,教導有方。
②父親作為中間一代人,有責任心有擔當。
③父親一生修建臺階的典型事例。
④對父親的多方位描寫和環(huán)境的烘托。
⑤反復刻畫父親的背影和“我”的心理。
⑥父親的拳拳愛子之心和生活的窘迫。
⑦被這沉默而偉大的父愛感動,讓我明白父愛也是無言的,不需太多關心,只要一句話,一個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