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板塊: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揭題
1.播放歌唱草原的歌曲,(如《美麗的草原我的家》、《蒙古人》等能體現(xiàn)草原遼闊風光或民族特色的歌曲。)
2.同學們,聽了這首歌,你的心情怎樣?是不是有一種置身于草原的感覺呢?課前你們收集了有關(guān)草原的資料,能談一談草原在你們心目中的印象嗎?
3.作家老舍是一位人民藝術(shù)家,也是一位文學產(chǎn)量較高的作家,深受人們的愛戴,那么當我們的作家老舍第一次來到內(nèi)蒙古大草原時,他看到的是一番怎樣的情景呢?現(xiàn)在我們就隨著老舍先生一起到美麗的草原看一看。(板書課題:草原。)
第二板塊:預習導學
● 預習作業(yè)
1.指名學生讀課后生字及詞語。
2.導學。
(1)“渲”的讀音是“xuàn”,不讀“xuān”;“好客”中的“好”讀作“hào”;“玻璃”中的“璃”讀輕聲。
(2)“襟”“澀”不要少一點。
滲透:漢字富有智慧,通過筆畫變化達到整體和諧、美觀的效果。
(3)理解部分詞語的意思:
● 預習作業(yè)2
選擇有代表性的三名學生(好、中、差)展示一下,對部分生字的書寫再次提出建議。
● 預習作業(yè)3
請學生簡單介紹老舍的資料,師生補充。
(具體內(nèi)容見“教學資源”中的相關(guān)材料)
● 預習作業(yè)4
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第三板塊:整體感知
1.認真讀讀課文,看看作者是怎樣寫這篇文章的。讀書時,一定要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
2.和同學們交流一下,作者是怎樣安排這篇文章的行文線索的。
3.匯報交流結(jié)果,教師及時引導,概括文章主要內(nèi)容。
第四板塊:精讀細品,品味草原之美
1.任務驅(qū)動。
2.觀察學生的自主學習,歸結(jié)共性問題,思考導學策略。
3.巡視、參與小組合作探究。
4.導學。
(1)小組推薦學生朗讀展示。
(2)根據(jù)學生的匯報,教師歸納出草原的“可愛之美,自然之美,意境之美”。重點導讀并理解以下語句: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然。
A.能不能說一說“一碧千里”在你腦海中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B.“茫?!笔鞘裁匆馑迹客菍懖菰?,為什么有的說“天蒼蒼,野茫?!保仙嵯壬鷧s說“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蹦??
(2)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
.翠色“欲”流,為什么后面又說“輕輕流入云際”,這不是很矛盾嗎?
B.“翠”是什么顏色?那為什么不說“綠色”要說“翠色”呢?區(qū)別在哪里?
C.輕聲讀讀這句話,看看這“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在你眼前是一幅怎樣的畫面?(3)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來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A.是什么使人驚嘆?是什么使人舒服?還能用別的詞語來形容這樣的境界嗎?
B.“奇麗”是什么意思?如果要你來吟誦一首奇麗的小詩,你會吟誦什么呢?
(4)在這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
A.閉上眼睛想象一下這樣的情景。
B.你認為有那些草原的樂趣?
第五板塊:課件演示,再現(xiàn)草原之美
1.通過剛才的交流,同學們感受到了草原之美,那么真實的草原又是什么樣子的呢?你們想看一看嗎?(播放草原的有關(guān)錄像資料)
2.談談感受。
3.指名再來讀讀課文,要求學生邊讀邊結(jié)合文中的語句,想象畫面的內(nèi)容。
4.試著把這一自然段背誦下來。
第六板塊:布置作業(yè)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課文,背誦第1自然段。
2.完成《補充習題》一、二、三部分。
3.找一些描寫草原美景的文章,課后和同學們讀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