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渡:蘇州的寒山寺因為唐代詩人張繼一首《楓橋夜泊》而名噪一時,無數(shù)的詩人墨客均至此題詩作畫吟詠,引來成千上萬的游人,楓橋也一躍成為蘇州三百余座名橋之首。
泊:???/div>
2.任務驅動
4.觀察學生的自主學習,歸結共性問題,思考導學策略。
5.巡視、參與學生探究
6.交流展示:
(1)看到月落,烏啼,霜滿天,閉上眼睛,你的眼前出現(xiàn)了怎么樣一副圖?
這首詩28個字寫了月亮,烏鴉,秋霜,江楓,漁火,鐘聲,描繪了一副非常清幽的情景,令人神往。
(2)請同學們自己再讀讀這首詩,讀出它獨特的美。
7.其實,老師之所以喜歡這首詩,是因為詩中所表達的情吸引了老師,那么這首詩到底是怎樣的一種情?
說說他為什么要愁?
8.蘇州是江南水鄉(xiāng),夜色多么迷人,可是在詩人的眼中這一切都更加激起了他的愁緒,所以月亮緩緩下墜——更加激起了詩人的愁緒;
烏鴉的叫聲本來就很凄慘——
天氣寒冷,周圍布滿了霜氣——
河邊孤單的楓樹——
漁船上的點點燈火——
遠處傳來的悠遠的鐘聲——
總之,全詩著一“愁”字,使得詩人所看到的,聽到的,觸到的,都染上了濃濃的“愁”的色彩。
9.帶著詩人的愁緒,我們再來讀一讀這首詩,邊體會詩人的心情,邊想像畫面?! ?/div>
10.同學們,假如真有時空隧道,假如時間真能倒流,你想對這位失意的張繼說些什么?
11.同學們,張繼愁的時候就寫詩,你平時愁了都干些什么?
你還知道哪些古今中外的名人愁了都做些什么?
12.補充閱讀: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小時候,鄉(xiāng)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F(xiàn)在呢,鄉(xiāng)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移舟泊煙諸,日暮客愁新。
抽刀斷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
第四板塊:總結
因為這首小詩,使原先不起眼的楓橋和寒山寺成了千古名勝,每年除夕夜有許多人都去聽鐘聲,還有許多日本游客不辭千里遠涉重洋來寒山寺,那兒還有一個博物館里面有張繼的銅像,傳說摸摸他的右手食指,就能提高寫作水平呢!如果有機會,請大家也選擇一個深秋的寒夜,到蘇州去看一看那漁火,望一望那月落霜天,聽一聽那夜半鐘聲,感受一下這詩中愁的韻味。
最后讓我們再一次讀讀這首詩,讀出張繼的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