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課時 乘加、乘減 教學內容:課本第31~32頁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了解含有乘加或乘減的算式的運算順序。能正確地進行乘加或乘減的運算,并通過計算幫助自己記憶乘法口訣。 過程與方法 使學生學會用含有乘加或乘減的算式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進一步學會合作交流,在合作中建立對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 重點難點 重點:能夠正確地進行乘加或乘減的運算。 突破方法:獨立思考。 難點:學會用含有乘加或乘減的算式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 突破方法:結合具體問題。 教學準備:主題圖、學具。 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情景 今天生物小組的同學把他們養(yǎng)的金魚帶到教室里來了。(出示掛圖:4個魚缸,有3個 魚缸里有4條金魚,1個魚缸里只有1條,其中事先用彩紙將最后一個魚缸檔好)這些金魚是生物小組的同學精心培養(yǎng)的,你們喜歡嗎? 問:他們一共養(yǎng)了多少條金魚?會列算式嗎? 學生列式4+4+4=12或者3×4=12. 談話:看了小朋友們的乘法知識掌握得還不錯,那就再考考大家啦!準備接受挑戰(zhàn)…… (出示第4個魚缸) 二、 新知探究 (1)討論:要知道魚缸里一共有多少條金魚?你是怎么知道的? 這樣不能改寫成乘法算式,每個魚缸里的魚一樣多,才能改成乘法。 那你認為可以改寫成什么算式? 學生交流: ① 把每個魚缸里金魚的條數(shù)加起來就可以了。 (4+4+4+1) ② 先把3個4條相加再加1條。(3×4+1) (2)你還有其他列式方法嗎?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如果把第4個魚缸也看成有4條金魚可以列出乘法算式) 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4×4-3. 問:4×4表示什么?為什么要減3? (3)像3×4+1這樣的算式有乘法又有加法,我們叫它乘加算式,4×4-3有乘又有減,我們叫它乘減算式,你能看著這兩個算式說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嗎? 學生討論交流。 小結:在一個算式里,有乘法又有加法,或有乘法又有減法,應該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者減法。 三、 鞏固運用 (1)“想想做做”第1題 出示圖:這幅圖告訴我們什么?問我們什么? 學生獨立列式計算。 (2)“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先說說先算什么,再計算。 學生獨立列式計算。集體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 (4)“想想做做”第4題 畫畫算算。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自己的想法。 (5)“想想做做”第5題 學生獨立完成。 討論: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兩個相差2的數(shù)的積加上1等于這兩個數(shù)中間那個數(shù)與他自己的積。 (6)你知道嗎? 學生讀一讀“你知道嗎?”的內容。 四、 課堂總結 你今天有什么收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