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問題。(6分)讀書與境遇羅建軍①讀書的

信息發(fā)布者:香草
閱讀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問題。(6分)
讀書與境遇
羅建軍
①讀書的境遇是指人讀書時所處的環(huán)境、境況和遭遇。人們總活在特定的境遇之中,境遇不同,對客觀世界的認知、理解和感悟也會有所區(qū)別。讀書作為人認識世界的一種重要方式,常常會與境遇發(fā)生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不同境遇中的人讀同一本書,會產(chǎn)生不同的理解和感悟。
②順境中讀書,可貴的是狀態(tài)。人在此時此刻的心境,既有敞開心胸迎接陽光的明媚,也有那種“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愉悅,身心輕松,興趣大增,容易打開視野,積極汲取新的知識。正如羅曼.羅蘭所言:“當你用神采奕奕的眼神看世界,世界也會用他寬容的懷抱接納你?!标P(guān)鍵是要確立時機意識,抓住稍縱即逝的機遇,確立“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高遠目標,廣采博納,深思精進。同時還應時刻保持謙虛謹慎的態(tài)度,保持清醒的頭腦,沉下心來讀書,清醒認識自己,理性看待世界。
③逆境中讀書,可貴的是機遇。逆境人人都會遇到,一些人在逆境中消沉,另一些人卻以逆境為機遇,最終逆境反倒助之“魚化為龍”。逆境中讀書,因為外界的壓力,也因為內(nèi)心的苦悶,常常會獲得不一般的感受,甚至得到對人生世理豁然開朗的認識。愛默生認為:“艱難時刻具有科學價值,一個善于學習的人是決不會錯過這種機會的?!焙芏鄠ゴ蟮陌l(fā)明與發(fā)現(xiàn),恰是當事者于現(xiàn)實中走投無路、轉(zhuǎn)而沉湎于書本與思考時突然發(fā)現(xiàn)的。在我國歷史上,在人生逆境中堅持讀書學習而成就偉業(yè)的不乏其人,屈原被放逐而作《離騷》,司馬遷受宮刑而作《史記》, 。長征時中國革命處于逆境時期,每天面臨敵人圍追堵截,但毛澤東仍堅持在馬背上讀書學習,并寫下不少流傳后世的名篇佳作。逆境中讀書,可以幫助人趕走心里積壓的陰霾,正確看待生活中的挫折與困難,重新鼓起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
④鬧境中讀書,可貴的是心境。當今社會,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人們仿佛連同這個社會一起變得躁動不安。社會愈是嘈雜,愈需要我們靜下心來,恰恰書籍具有這種功能。讀書可以幫助我們鬧中取靜,擺脫嘈雜與喧囂,追求智慧的充實;能幫助我們擺脫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無纖塵地走進或厚重或輕盈的書中世界;也能幫助我們守住崇高的靈魂與人格,不被五光十色的世界所左右,永遠保持學習的興趣。
⑤“心隨境轉(zhuǎn)是凡夫,境隨心轉(zhuǎn)是圣賢”。無論客觀世界如何發(fā)展變化,人的因素始終具有決定性。只要我們始終堅守“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一信念,處順境而不自滿,處逆境而不氣餒,處鬧境而不浮躁,時刻把讀書學習作為一種追求,一種境界,一種信仰,就一定能不斷拓展視野,更新觀念,振奮精神,保持一顆年輕上進的心。
(選自《人民日報》2013年12月3日,有刪改)
小題1:用自己的語言概括本文的中心論點。(2分)
小題2:參照選文第③段劃線句,在橫線上補充一個事實論據(jù)。(不超過20字)(2分)
小題3:請你結(jié)合自己讀書經(jīng)歷,聯(lián)系文章內(nèi)容,談談你對讀書與境遇的認識。(2分)
參考答案:
小題1:.中心論點:無論身處何種境遇,都要用心讀書,我們才會收獲有價值的人生。
小題2:曹雪芹舉家食粥而寫出了不朽的《紅樓夢》。
小題3:略
小題1:
試題分析:學生明確論點的要求應滿足三點:作者的觀點、明確的判斷、完整的句子。學會在文章中找出和概括符合觀點的句子。這里文章沒有直接提出中心論點,但整體感知文本,進行歸納總結(jié)。
小題2:
試題分析:補充論據(jù)作為一種新題型正在流行,做這種題目,注意以下二個方面:(1)看清楚要求補充的論據(jù)類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還是事例;(2)補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數(shù)限制。當然,作為應考,可以準備“勤奮”、“處世”等常見主題的名人事例和名言。這樣的事例或道理才具有說服力。
小題3:
試題分析:閱讀中加入與文章內(nèi)容相關(guān)的拓展性的題目,就是為了讓同學們充分展示才能。這是新課標重在從多方面展示同學各種素質(zhì)的要求,也是近幾年中考熱點題型之一。從解題方法來看,學生觀點正確,表述合理即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