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字知識堤 |
查字典
|
音序
|
D
|
讀音
| dī |
部首
|
土
|
筆畫
|
九畫
|
字義
|
沿河或沿海的建筑物,多用土石等建成
|
組詞
|
堤壩
|
巧記
|
“是”左邊放個“土”
|
霧 |
查字典
|
音序
|
W
|
讀音
| wù |
部首
|
雨
|
筆畫
|
五畫
|
字義
|
①氣溫下降時,空氣中的水蒸氣凝結(jié)成小水點,浮在接近地面的空氣中 ②指像霧的許多小水點
|
組詞
|
①霧凇 ②煙霧
|
成語
|
云遮霧繞、云里霧里、霧里看花
|
俗 |
查字典
|
音序
|
S
|
讀音
| sú |
部首
|
亻
|
筆畫
|
七畫
|
字義
|
① 風(fēng)俗 ② 大眾的,普遍流行的 ③ 庸俗 ④ 指沒有出家的人
|
組詞
|
①風(fēng)俗 ②民俗 ③庸俗 ④俗家
|
巧記
|
人在收谷子
|
凝 |
查字典
|
音序
|
N
|
讀音
| níng |
部首
|
冫
|
筆畫
|
十四畫
|
字義
|
① 凝結(jié) ② 注意力集中
|
組詞
|
①凝結(jié) ②凝神
|
巧記
|
懷疑下雨了,其實是兩點水
|
攝 |
查字典
|
音序
|
S
|
讀音
| shè |
部首
|
扌
|
筆畫
|
十畫
|
字義
|
① 吸取 ② 攝影 ③ 保養(yǎng) ④ 代理
|
組詞
|
①攝取 ②攝影 ③珍攝 ④攝政
|
巧記
|
一手一雙耳都要用起來
|
氏 |
查字典
|
音序
|
S
|
讀音
| shì |
部首
|
丿
|
筆畫
|
三畫
|
字義
|
① 姓 ② 放在已婚女子的姓后,通常在父姓前再加上夫姓 ③ 對名人專家的稱呼 ④ 用在親屬關(guān)系字的后面稱自己的親屬
|
組詞
|
①姓氏 ②氏族 ③神龍氏 ④母氏
|
巧記
|
“低”人走丟了,點丟了。
|
幕 |
查字典
|
音序
|
M
|
讀音
| mù |
部首
|
艸
|
筆畫
|
十畫
|
字義
|
① 覆蓋在上面的大塊的布、綢、氈子等 ② 掛著的大塊的布、綢、絲絨等 ③ 古代戰(zhàn)爭時將帥辦公的地方 ④ 戲劇較完整的段落,每幕可分若干場
|
組詞
|
①帳幕 ②簾幕 ③幕府 ④獨(dú)幕劇
|
巧記
|
太陽落到草下了,大地蓋上了黑布
|
零 |
查字典
|
音序
|
L
|
讀音
| líng |
部首
|
雨
|
筆畫
|
五畫
|
字義
|
① 零碎,小數(shù)目的 ② 零頭,零數(shù) ③ 數(shù)的空位 ④ 表示沒有數(shù)量
|
組詞
|
①零碎 ②零頭 ③零點 ④零
|
巧記
|
雨下一聲令
|
淹 |
查字典
|
音序
|
Y
|
讀音
| yān |
部首
|
氵
|
筆畫
|
八畫
|
字義
|
① 淹沒 ② 久,遲延 ③ 廣 ④ 汗液浸漬皮膚感到痛和癢
|
組詞
|
①淹沒 ②淹滯 ③淹博
|
巧記
|
電大水多受淹了
|
模 |
查字典
|
音序
|
M
|
讀音
| mó |
部首
|
木
|
筆畫
|
十畫
|
字義
|
① 法式,規(guī)范,標(biāo)準(zhǔn) ② 仿效 ③ 指模范
|
組詞
|
①模范 ②模仿 ③勞模
|
巧記
|
木加草日大
|
二、生詞知識
奇觀【qí guān】
詞義:指雄偉美麗而又罕見的景象,或指出奇少見的事情。 例句:錢塘江的潮汐是我國一大奇觀。 彌漫【mí màn】
詞義:本課指江面上充滿、布滿霧氣。 例句:烏云彌漫了天空,感覺陰沉沉的。瓊枝玉樹【qióng zhī yù shù】
詞義:本課指江面上充滿、布滿霧氣。 例句:烏云彌漫了天空,感覺陰沉沉的。 情不自禁【qíng bù zì jīn】
詞義:本課指松花江兩岸的樹一片銀白,晶瑩美麗。 例句:一早推開門,發(fā)現(xiàn)昨夜下雪了!到處潔白晶瑩,路邊的松樹、銀杏樹上綴滿了雪,變成了瓊枝玉樹。我不禁贊嘆:好美啊! 凝結(jié)【níng jié】
詞義:氣體變?yōu)橐后w或液體變?yōu)楣腆w。 例句:湖面上凝結(jié)了薄薄的一層冰。
近義詞
- 照耀——照射
- 聞名——有名
- 凝結(jié)——凝固
- 觀賞——欣賞
- 降臨——來臨
- 最初——開始
- 聞名——著名
- 模糊——含糊
- 繚繞——環(huán)繞
- 潔白——雪白
- 非但——不但
- 贊嘆——贊美
- 逐漸——漸漸
- 情不自禁——不由自主
反義詞- 嚴(yán)寒——酷暑
- 模糊——清楚
- 凝結(jié)——融化
- 潔白——漆黑
- 下降——上升
- 最后——起初
三、課文知識
段落分析
全詩共 3 個自然段,可分為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在三九嚴(yán)寒之際,松花江畔的十里長堤上出現(xiàn)了霧凇奇觀。 第二段(第2自然段):交代霧凇形成的原因。 第三段(第3自然段):講人們漫步在松花江邊,觀賞著千姿百態(tài)的霧凇奇景,都會情不自禁地發(fā)出由衷的贊嘆。
中心思想
課文以形象生動的語言,描繪了吉林霧凇瑰麗而奇特的景象,介紹了霧凇奇觀形成的原因,表達(dá)了人們對霧凇美景的喜愛之情。
寫作特點
語言生動形象。作者用“潔白晶瑩”“綴滿”“銀光閃爍”“千姿百態(tài)”“瓊枝玉樹”等詞語描繪吉林霧凇瑰麗奇特的景象,使讀者身臨其境,真切地感受到了這一奇觀。課文第二部分在說明霧凇形成過程和原因時,“這蒸騰的霧氣,慢慢地,輕輕地,一層又一層地給松針、柳枝鍍上了白銀”,這一句中,作者用“慢慢地”“輕輕地”一層又一層等疊詞和動詞“鍍”,生動具體地寫出了霧凇逐漸形成的過程,不僅寫得很清楚,而且寫得很柔美,能夠讓人很清晰地感受到霧凇形成的過程之美。課文結(jié)尾處處,作者借用前人的詩句贊美霧凇奇觀,形象生動有貼切。
篇章理解
1.松花江畔的十里長堤上,潔白晶瑩的霜花綴滿了枝頭,在陽光照耀下,銀光閃爍,美麗動人。這就是聞名全國的吉林霧凇奇觀。 “潔白晶瑩”“綴滿”“銀光閃爍”這些詞語從顏色、數(shù)量、光澤等方面,描繪了吉林霧凇瑰麗而奇特的景象:霧凇那如雪般潔白、銀光閃爍、晶瑩的的霜花“綴滿了枝頭”,這樣的奇景蔓延在十里長堤上,多么壯觀!難怪作者不由贊嘆吉林霧凇是“聞名全國”的“奇觀”。 2.霧凇,俗稱樹掛,是在嚴(yán)寒季節(jié)里,空中過于飽和的水汽遇冷凝結(jié)而成。 這句告訴我們霧凇形成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要“過于飽和的水汽”,二是“遇冷”。 3.漸漸地,燈光、樹影模糊了。這蒸騰的霧氣,慢慢地,輕輕地,一層又一層地給松針、柳枝鍍上了白銀。最初像銀線,逐漸變成銀條,最后十里長堤上全都是銀松雪柳了。 這段文字清晰、具體地寫出了霧凇逐漸形成的過程。 “漸漸地”“慢慢地”“輕輕地”寫出了霧凇緩慢形成的動態(tài)變化?!皾u漸地”,表示程度和數(shù)量的逐步增減,文中寫的是燈光、樹影變模糊的過程。“慢慢地”說明速度慢,因為霧凇形成不是一個突變的過程,霧氣是緩慢地凝結(jié)的。“輕輕地”表示動作的力度大小、程度輕重。文中描述的是蒸騰的霧氣輕柔地凝結(jié)額過程。“一層又一層”則寫出了霧氣不斷蒸騰又不斷緩慢凝結(jié)。正因為這樣持續(xù)不斷的凝結(jié),最終才形成了霧凇奇觀。 “最初……逐漸……最后”,描述了霧凇形成過程中的三種不同狀態(tài)?!白畛酢?,霧凇剛剛凝聚,形成“銀線”;“逐漸”則是描述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霧氣不斷凝聚,霧凇呈“銀條”狀,“最后”一句則是描述霧凇的最終形成:十里長堤上全都是銀松雪柳了。 課文由點到面、由局部到整體,描繪了霧凇形成的神奇過程,敘述清晰,語言優(yōu)美。 4.人們漫步在松花江邊,觀賞著這千姿百態(tài)的瓊枝玉樹,便會情不自禁地贊嘆:這真是“忽如一夜春風(fēng)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呀! 這一段與開頭相呼應(yīng)?!奥健睂懗隽巳藗兲竦瓋?yōu)悠閑的心情以及觀賞霧凇美景時的一份愜意;“情不自禁”則寫出了人們觀賞霧凇時內(nèi)心抑制不住的激動以及由衷的贊美之情。 “忽如一夜春風(fēng)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出自唐代詩人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用梨花比喻白雪,借梨花盛開描繪漫天飛雪,非常形象而壯美。霧凇美景被譽(yù)為“冬天里的春天”。課文作者借用前人詩句,用梨花比喻霧凇,借“千樹萬樹梨花開”寫千姿百態(tài)的瓊枝玉樹,同樣壯美、浪漫,充滿生機(jī),表達(dá)了作者由衷的贊嘆。
四、延伸知識
霧凇 霧凇俗稱樹掛,是北方冬季可以見到的一種類似霜降的自然現(xiàn)象,是一種冰雪美景。霧凇是由于霧中無數(shù)零攝氏度以下而尚未結(jié)冰的霧滴隨風(fēng)在樹枝等物體上不斷積聚凍粘的結(jié)果,表現(xiàn)為白色不透明的粒狀結(jié)構(gòu)沉積物。因此霧凇現(xiàn)象在我國北方很普遍的,在南方高山地區(qū)也很常見,只要霧中有過冷卻水滴,并達(dá)到一定溫度就可形成。 霧凇分為硬凇與軟凇兩種。因為霧凇美麗皎潔,傲雪出現(xiàn),因而也被人稱為“冰花”“傲霜花”“瓊花”“雪柳”。宋朝民間稱霧凇為“夢送”,意思是說它是在夜間人們做夢時天公送來的天氣現(xiàn)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