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字知識
煮 |
查字典
|
音序
|
Z
|
讀音
| zhǔ |
部首
|
灬
|
筆畫
|
八畫
|
字義
|
把東西放在水里,用火把水燒開。
|
組詞
|
煮豆燃萁
|
巧記
|
者在水上走
|
宿 |
查字典
|
音序
|
S
|
讀音
| sù |
部首
|
宀
|
筆畫
|
八畫
|
字義
|
①住,過夜,夜里睡覺 ②年老的,長久從事某種工作的 ③平素,素有的 ④隔夜的,隔年的
|
組詞
|
①宿舍 ②宿將 ③宿愿 ④宿雨
|
成語
|
曉行夜宿(sù)
|
材 |
查字典
|
音序
|
C
|
讀音
| cái |
部首
|
木
|
筆畫
|
三畫
|
字義
|
①木料,泛指一切原料或資料 ②能力,資質(zhì) ③棺木
|
組詞
|
①材料 ②材干 ③壽材
|
成語
|
大材小用
|
徒 |
查字典
|
音序
|
T
|
讀音
| tú |
部首
|
彳
|
筆畫
|
七畫
|
字義
|
①步行 ②空 ③白白地 ④只;僅僅 ⑤從事學(xué)習(xí)的人 ⑥同一派系或信仰同一宗教的人 ⑦人(多指壞人) ⑧剝奪犯人自由的刑法
|
組詞
|
①徒步 ②徒手 ③徒然 ④家徒四壁 ⑤徒弟 ⑥信徒 ⑦匪徒 ⑧徒刑
|
巧記
|
徒勞無功、徒有虛名
|
塵 |
查字典
|
音序
|
C
|
讀音
| chén |
部首
|
小
|
筆畫
|
三畫
|
字義
|
①飛揚(yáng)的灰土 ②佛家、道家指人間
|
組詞
|
①塵埃 ②塵世
|
巧記
|
一塵不染、風(fēng)塵仆仆
|
廟 |
查字典
|
音序
|
M
|
讀音
| miào |
部首
|
廣
|
筆畫
|
五畫
|
字義
|
①供奉祖先的房屋 ②供神佛或歷史上有名人物的地方 ③王宮的前殿,泛指朝廷
|
組詞
|
①太廟 ②孔廟 ③廟堂
|
巧記
|
廣下住由
|
訂 |
查字典
|
音序
|
D
|
讀音
| dìng |
部首
|
讠
|
筆畫
|
二畫
|
字義
|
①改正,修改 ②約定,立(契約) ③用線、鐵絲、書釘把書頁、紙張連在一起 ④制定 ⑤評議
|
組詞
|
①校訂 ②訂立 ③裝訂 ④定計(jì)劃 ⑤評定
|
巧記
|
一言一丁
|
磚 |
查字典
|
音序
|
Z
|
讀音
| zhuān |
部首
|
石
|
筆畫
|
四畫
|
字義
|
①用土坯燒制而成的建筑材料 ②形狀像磚的東西
|
組詞
|
①磚瓦 ②冰磚
|
巧記
|
石頭在專心思考
|
詳 |
查字典
|
音序
|
X
|
讀音
| xiáng |
部首
|
讠
|
筆畫
|
六畫
|
字義
|
①細(xì)密,完備,與“略”相對 ②清楚地知道 ③說明,細(xì)說 ④審慎 ⑤舊時的一種公文,下級官員對上級的報(bào)告
|
組詞
|
①詳細(xì) ②內(nèi)容不詳 ③內(nèi)詳 ④詳平 ⑤詳文
|
巧記
|
會講話的羊
|
扯 |
查字典
|
音序
|
C
|
讀音
| chě |
部首
|
扌
|
筆畫
|
四畫
|
字義
|
①拉 ②撕 ③不拘形式不拘內(nèi)容地談 ④無原則地爭論、糾纏、推諉
|
組詞
|
①牽扯 ②扯開 ③扯謊 ④扯皮
|
巧記
|
手停止
|
二、生詞知識
輪廓【lún kuò】
詞義:構(gòu)成圖形或物體的外緣的線條。 例句:天安門城樓在彩燈的映照下顯出清晰的輪廓。
破敗【pò bài】
詞義:殘破。 例句:山上的小廟已經(jīng)十分破敗。
端詳【duān xiáng】
詞義:仔細(xì)地看。 例句:奶奶戴上眼鏡端詳著我的成績單,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曉行夜宿【xiǎo xíng yè sù】
詞義:天剛亮的時候出發(fā),到了晚上找地方住宿。 例句:徐霞客曉行夜宿,游歷了祖國的名山大川。
斷垣殘壁【duàn bì cán yuán】
詞義:形容建筑物倒塌殘破的景象。 例句:地震過后的汶川縣城到處是斷垣殘壁。
長年累月【cháng nián lěi yuè】
詞義:形容經(jīng)歷很多年月;很長時期。 例句:地質(zhì)研究隊(duì)員長年累月工作在野外。
萬民得?! 緒àn mín dé fú】
詞義:千千萬萬的老百姓得到幸福。 例句:“非典”疫苗的成功研制,使得萬民德福。
若有所悟【ruò yǒu suǒ wù】
詞義:好像有所領(lǐng)悟。 例句:聽了班主任老師的耐心勸導(dǎo),小華若有所悟地點(diǎn)了點(diǎn)頭。
近義詞
- 皎潔——明亮
- 端詳——打量
- 相似——相像
- 區(qū)別——區(qū)分
- 焦急——著急
- 尋訪——拜訪
- 降臨——來臨
- 察訪——查訪
- 破敗——破落
反義詞- 焦急——平靜
- 破損——完好
- 皎潔——黯淡
- 隱隱約約——清清楚楚
三、課文知識
段落分析
全詩共13個自然段,可分為三段。 第一段(第1~4自然段):因趕路而錯過客店,李時珍和弟子龐憲決定在一座破敗的古寺住了一夜。 第二段(第5~7自然段):師徒倆雖然啃干糧、住破廟,但為了修好《本草綱目》都不覺得苦。 第三段(第8~13自然段):入夜后,李時珍不顧勞累,借著燈光認(rèn)真記載著白天的尋訪收獲。為了準(zhǔn)確記載,李時珍不怕風(fēng)險(xiǎn),親自品嘗草藥,表現(xiàn)了他嚴(yán)謹(jǐn)認(rèn)真的科學(xué)態(tài)度。
中心思想
本文描寫了李時珍帶領(lǐng)徒弟外出察訪藥材,深入山林,錯過客店,不得不在古寺住宿,師徒倆還借著月光記錄察訪所得的情形,表現(xiàn)了李時珍為了修訂好《本草綱目》不辭勞苦,認(rèn)真負(fù)責(zé)的可貴精神。
寫作特點(diǎn)
1.材料擇取精妙妥帖。 文章選擇李時珍領(lǐng)著弟子饑餐渴飲,曉行夜宿,外出察訪藥材這一材料來塑造人物,但在記敘的時候只選擇了某一個晚上的情形。通過描寫他們投宿古寺啃食干糧,借助月亮記載尋訪所得,冒險(xiǎn)品嘗辨別藥性這幾件事情,表現(xiàn)了李時珍不怕吃苦的可貴精神和嚴(yán)謹(jǐn)認(rèn)真地踏實(shí)作風(fēng)。這則材料看似平常,實(shí)則可貴,讀之令人感動。 2.以人物語言動作表現(xiàn)情操品格。 如寺中談“苦”的師徒對話,又如李時珍師徒破廟棲身,沒有燈火,借助月光記錄尋訪所得的行動,再如李時珍親自品嘗草藥的舉動,無不表現(xiàn)出萬民得福,吃盡辛苦編寫《本草綱目》的博大胸襟,令人感受真切,崇敬之感悠然而生。
篇章理解
1.李時珍領(lǐng)著弟子龐憲,饑餐渴飲,曉行夜宿,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訪藥材,已經(jīng)走了好幾個月了。 這句話概括了李時珍師徒在察訪藥材途中所經(jīng)歷的艱辛。“饑餐渴飲”說明他們吃喝極其簡單,“曉行夜宿”說明他們行程非常辛苦,一刻也不停,一直奔波。“安徽、河南、湖北等地”說明他們走的路途之長,察訪藥材的范圍之廣,而當(dāng)時的交通非常不便,而藥材多半又在深山老林之中,所以可想而知他們該有多么辛苦?!耙呀?jīng)走了好幾個月了”可以看出他們的決心之大,這樣的艱辛不是一天兩天,而是好幾個月,乃至更長的時間。文章在開頭進(jìn)行了這樣的敘述,表現(xiàn)了李時珍師徒路途的艱辛,為后文他們夜宿古寺所受的艱辛埋下了伏筆。
2.李時珍輕輕推開門,只見里面到處是灰塵,斷垣殘壁上長滿了青苔,中間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網(wǎng)。 由于一心趕路,李時珍師徒錯過了客店,在這前不見村,后不著店的地方發(fā)現(xiàn)了一座古寺。而這座古寺是多么破敗啊!“到處是灰塵,斷垣殘壁上長滿了青苔,神像上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網(wǎng)”顯然這座古寺已經(jīng)很久沒人進(jìn)來了,根本不適合住宿。然而就這樣一座破敗不已的古寺,李時珍師徒還是進(jìn)來了,并打算在這借宿一晚,可見,環(huán)境的惡劣絲毫沒有動搖李時珍修訂《本草綱目》的決心。
3.嗯,長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廟里過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們修訂好《本草綱目》,萬民得福,吃點(diǎn)苦也是值得的。 師徒二人關(guān)于苦不苦的討論,可以看出他們修訂《本草綱目》,為萬民造福的決心。這句話既是李時珍對徒弟話語的回答,也進(jìn)一步堅(jiān)定了徒弟的決心。這樣“長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廟里過夜”的確要“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俗話說,“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日愁”,更何況他們還要翻山越嶺,長途跋涉,居無定所,這當(dāng)然苦。但在李時珍看來“修訂好《本草綱目》”使得“萬民得福”,這樣的成就與所吃的苦相比,“吃點(diǎn)苦也是值得的”。從“吃點(diǎn)苦”還能看出李時珍的樂觀精神,在常人看來這樣的辛苦是巨大的,但在他看來卻是“一點(diǎn)苦”。
4.寺外,山風(fēng)呼嘯,貓頭鷹在尖叫著。圓盤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當(dāng)空。 這是對深夜古寺外景物的描寫。“山風(fēng)呼嘯,貓頭鷹在尖叫著”說明此處非?;臎觥⒖諘?,所以能聽到呼嘯的山風(fēng)和貓頭鷹的尖叫聲?!皥A盤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當(dāng)空”說明此時已是深夜。通過這樣的景物描寫,更加襯托出了李時珍修訂《本草綱目》所付出的艱辛。住宿條件非常差,白天已經(jīng)勞累了一天,而此時已是深夜,他還在忙碌著記錄一天的尋訪所得。
四、延伸知識李時珍 李時珍(1518—1593),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湖北蘄州(今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蘄州鎮(zhèn))人,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于神宗萬歷二十二年(公元1593年),是中國古代偉大的醫(yī)學(xué)家、藥物學(xué)家。著有《瀕湖脈學(xué)》、《本草綱目》等中醫(yī)藥經(jīng)典。 《本草綱目》是李時珍經(jīng)過長期的實(shí)地調(diào)查,搞清了藥物的許多疑難問題,于萬歷戊寅年(公元1578年)最終完成的巨著。全書約有200萬字,52卷,載藥1892種,新增藥物374種,載方10000多個,附圖1000多幅,成了我國藥物學(xué)的空前巨著。其中糾正前人錯誤甚多,在動植物分類學(xué)等許多方面有突出成就,并對其他有關(guān)的學(xué)科(生物學(xué)、化學(xué)、礦物學(xué),地質(zhì)學(xué),天文學(xué)等等)也做出貢獻(xiàn)。達(dá)爾文稱贊它是“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