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字知識
龐 |
查字典
|
音序
|
P
|
讀音
|
páng
|
部首
|
廣
|
筆畫
|
五畫
|
字義
|
① 龐大 ② 多而雜亂 ③ 臉盤
|
組詞
|
① 龐然大物 ② 龐雜 ③ 面龐
|
成語
|
龐然大物、龐眉白發(fā)、龐眉皓首
|
妻 |
查字典
|
音序
|
q
|
讀音
|
qī
|
部首
|
女
|
筆畫
|
五畫
|
字義
|
妻子
|
組詞
|
未婚妻、妻離子散
|
成語
|
妻離子散、妻兒老小
|
二、生詞知識
休養(yǎng)【xiū yǎng】
詞義:休息調(diào)養(yǎng)。
例句:北戴河風(fēng)景優(yōu)美,氣候宜人,真是一個休養(yǎng)的好地方。
探望【tàn wàng】
詞義:看望(多指遠(yuǎn)道)。 例句:班主任生病了,班委決定下課后一齊去醫(yī)院探望她。
臉龐【liǎn páng】
詞義:指臉的形狀、輪廓。 例句:望著他那瘦削的臉龐,她難過地流下了眼淚。
美好【měi hǎo】
詞義:好(多指生活、前途、愿望等抽象事物)。 例句:我們現(xiàn)在的美好生活是來之不易的,是幾代人辛勤努力的結(jié)果,我們要倍加珍惜。
姹紫嫣紅【chà zǐ yān hóng】
詞義:形容各種各樣好看的花。 例句:原來的廢墟已經(jīng)變成了一個中央公園,到處開滿了姹紫嫣紅的花朵。
近義詞
反義詞
三、課文知識
段落分析
全文共9個自然段,可分為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是總起,寫高爾基很愛自己的兒子。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寫第一件事——兒子為爸爸栽花,高爾基賞花。 第三段(第6~9自然段):寫第二件事——高爾基寫信勉勵兒子。
中心思想
這篇課文通過敘寫高爾基和他兒子之間的“栽花賞花”以及“寫信教子”兩件生活小事,反映了父子之間的濃厚親情,表現(xiàn)了高爾基善于托物寓意的教育藝術(shù),給讀者以深刻啟發(fā)。
寫作特點(diǎn)以“愛”為軸心,輻射全篇。課文開篇即突出高爾基很愛自己的兒子,接著寫兒子對父親的愛,最后父親又因“愛”寫信教子。
篇章理解
1.傍晚,彩霞染紅了天空。高爾基坐在院子里,欣賞著兒子種的花,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瞧,那些盛開的花朵多像兒子紅撲撲的臉龐??! 這一段寫高爾基賞花,欣賞兒子栽種的花兒給他帶來的欣喜之情。寫晚霞和花朵的美麗都襯托了這種愉快的心情。而最后的比喻句,非常形象生動,而且十分貼切,完全符合當(dāng)時高爾基的所思所想。
2.“你回去了,可是你栽的花留了下來。我望著它們,心里想:我的兒子在島上留下了美好的東西——鮮花。 “要是你無論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留給人們的都是美好的東西,那你的生活該會多少愉快呀!” 高爾基寫信教子,巧妙地從兒子種的花給人帶來的美好開始,進(jìn)而提出更高的要求——為人們留下美好的東西。這就讓這封教子信具備了普遍性,也為下文點(diǎn)出這封信的主旨做好了必要的鋪墊。
3.“……你要知道,‘給’,永遠(yuǎn)比‘拿’愉快……” 這一段既是高爾基寫信教子的主要目的,也點(diǎn)明了全文的主旨。給,就是奉獻(xiàn);拿,就是索取。高爾基要告訴兒子的是:人生最大的快樂就是奉獻(xiàn),只有時時想到為他人奉獻(xiàn),人生才有價值,才有意義。
四、延伸知識 高爾基 高爾基(1868~1936)前蘇聯(lián)無產(chǎn)階級作家,社會主義現(xiàn)實(shí)主義文學(xué)的奠基人。他出身貧苦,幼年喪父,11歲就為生計在社會上奔波,當(dāng)裝卸工、面包房工人,貧民窟和碼頭成了他“社會”大學(xué)的課堂。他與勞動人民同呼吸共命運(yùn),親身經(jīng)歷了資本主義殘酷的剝削與壓迫。這對他的思想和創(chuàng)作具有重要影響。 登上文壇后,他塑造了一系列工人和無產(chǎn)階級革命者的英雄形象,抨擊了西方資本主義制度和反動思潮。代表作有《海燕之歌》,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xué)》等。高爾基不僅是偉大的文學(xué)家,而且也是杰出的社會活動家。他組織成立了蘇聯(lián)作家協(xié)會,并主持召開了全蘇第一次作家代表大會,培養(yǎng)文學(xué)新人,積極參加保衛(wèi)世界和平的事業(yè)。前蘇聯(lián)有以高爾基命名的州和城市。 高爾基的作品自1907年就開始介紹到中國。他的優(yōu)秀文學(xué)作品和論著成為全世界無產(chǎn)階級的共同財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