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字知識
震 |
查字典
|
音序
|
Z
| 讀音 | zhèn |
部首
|
雨
|
筆畫
|
七畫
|
字義
|
①震動 ②特指地震 ③情緒過分激動
|
組詞
|
震耳欲聾、震源、震驚
|
成語
|
震耳欲聾 震古爍今
|
筒 |
查字典
|
音序
|
T
| 讀音 | tǒng |
部首
|
竹
|
筆畫
|
六畫
|
字義
|
① 粗大的竹管 ②較粗的中空而高的器物 ③ 衣服等的筒狀部分
|
組詞
|
竹筒、煙筒、郵筒、褲筒 、靴筒
|
巧記
| 大同小異的竹子 |
腹 |
查字典
|
音序
|
F
| 讀音 | fù |
部首
|
月
|
筆畫
|
九畫
|
字義
|
①一般指人和脊椎動物軀干的一部分,介于胸和骨盆之間 ②內(nèi)心 ③ 指瓶子等器物的中空而凸出的部分
|
組詞
|
腹部、腹腔、腹稿、腹誹、瓶腹
|
成語
| 腹背受敵 |
判 |
查字典
|
音序
|
P
| 讀音 | pàn |
部首
|
刂
|
筆畫
|
五畫
|
字義
|
①分開;分辨 ②明顯(有區(qū)別) ③評定 ④司法機關(guān)對案件的裁決
|
組詞
|
判斷、判別、裁判、評判、審判、判案
|
成語
| 判若黑白、判明是非 |
距 |
查字典
|
音序
|
J
| 讀音 | jù |
部首
|
足
|
筆畫
|
四畫
|
字義
|
①相隔的空間和時間 ②雄雞爪子后面突出像腳趾的部分
|
組詞
|
行距、距離
|
成語
|
麟角鳳距
|
介 |
查字典
|
音序
|
J
| 讀音 | jiè |
部首
|
人
|
筆畫
|
二畫
|
字義
|
①在兩者中間 ②介紹 ③存留,放在心里 ④鎧甲 ⑤個(用于人)
|
組詞
|
媒介、簡介、介意、介殼、一介書生
|
巧記
|
一個人在踩高蹺
|
紹 |
查字典
|
音序
|
S
| 讀音 | shào |
部首
|
纟
|
筆畫
|
五畫
|
字義
|
①連續(xù),繼承 ②指中國浙江省紹興市
|
組詞
|
介紹、紹興
|
成語
|
|
蕉 |
查字典
|
音序
|
J
| 讀音 | jiāo |
部首
|
艸
|
筆畫
|
十二畫
|
字義
|
指某些有像芭蕉那樣的大葉子的植物
|
組詞
|
芭蕉、美人蕉
|
成語
|
覆鹿尋蕉
|
棕 |
查字典
|
音序
|
Z
| 讀音 | zōng |
部首
|
木
|
筆畫
|
八畫
|
字義
|
①棕櫚 ②棕毛 ③像棕毛的顏色
|
組詞
|
棕櫚、棕編、棕熊
|
巧記
| 宗旁加木 |
二、生詞知識
繪聲繪色【huì shēng huì sè】詞義:以可見或可理解的形式來描繪或概括。指敘述、描寫極其逼真。
例句:老師在臺上繪聲繪色地說著嫦娥奔月的故事,我的心也隨之飛到了美麗的月宮。
判斷【pàn duàn】詞義:判決。
例句:我無法判斷他說的話是對是錯。
介紹【jiè shào】詞義:溝通使雙方相識或發(fā)生聯(lián)系。
例句:經(jīng)周恩來的介紹,朱德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從此,他為自己的信仰奮斗了一生。
名副其實【míng fù qí shí】詞義:名稱與實質(zhì)相合、一致。
例句:他是個名副其實的“百事通”,拿什么問題來問他,他都能給你一個滿意的答復(fù)。
端詳【duān xiáng】詞義:仔細地看。
例句:他端詳了半天,竟然還沒認出我是誰。看來時間一長,老同學(xué)也成了陌路人了。
彌漫【mí màn】詞義:布滿;到處充斥著。
例句:今天早晨,大霧彌漫,車輛在城市里只能緩緩移動。
指手畫腳【zhǐ shǒu huà jiǎo】詞義:說話時使用各種手勢,形容舉動浮躁,縱情無所顧忌?,F(xiàn)在常用來形容輕率地對人批評、指點或者胡亂發(fā)號施令。
例句:臺灣問題是我國的內(nèi)政,決不允許別的國家以各種方式對我們指手畫腳。
伺機【sì jī】詞義:窺伺時機。
例句:敵人暫時退守到了一個小山坡上,按兵不動,準備伺機反撲。
窺探【kuī tàn】詞義:暗中察看。
例句:為了達到他們不可告人的目的,敵方竟然派出了偵察機前來我方營地窺探。
迅雷不及掩耳【xùn léi bù jí yǎn ěr】詞義:雷聲驟響,來不及捂住耳朵。比喻事情發(fā)生得過于突然,使人防不勝防。
例句:林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猛地把球往下一扣,對方猝不及防,林丹取得了勝利。
近義詞
- 震驚——驚訝
- 酷似——相似
- 繪聲繪色——活靈活現(xiàn)
反義詞
三、課文知識
段落分析全文共16個自然段,可分為三段。
第一段(第1~8自然段):寫我們發(fā)現(xiàn)了長30厘米左右、似蛇非蛇的“怪物”變色龍。
第二段(第9~15自然段):寫我們端詳變色龍,了解了變色龍的特點。
第三段(第16自然段):寫我們將變色龍放回了原始森林。
中心思想本課通過記敘發(fā)現(xiàn)變色龍、端詳變色龍、放回變色龍的過程,展示了變色龍的特點,從而提醒人們保護動物。
寫作特點1.選取典型特點來描寫。本文根據(jù)變色龍的三個顯著特點(外形、捕食、變色),把一只人們只聞其名不知其實的變色龍描寫了出來。
2.條理清晰,領(lǐng)起自然。例如介紹外觀時,由“我”的“端詳”領(lǐng)起。至于捕食和變色,則由我們對遲鈍外觀引起疑問領(lǐng)起,兩個問句揭示了下面將要寫到的內(nèi)容。
3.以事例佐證說明。例如變色龍捕食,先由朋加沙從知識角度介紹,接著描寫它捕食蝴蝶經(jīng)過,有理論,有事例。
4.具體介紹時還采用了對比、描寫等手法。
篇章理解
1.一大清早,大霧彌漫,我們正和幾個中非工人緊張地采摘四季豆。
這一段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六要素,看似平平,其實“大霧彌漫”這幾個字暗藏玄機。因為霧天,尤其是濃霧的天氣,能見度是很低的,在這樣的天氣里,變色龍偽裝成豆藤的顏色,常人是很難分辨的。這就為下文小李的手“碰到”一條怪蛇,而不是“看到”埋下了伏筆。
2.我細細端詳著:這條變色龍全身翠綠。橢圓形的頭上長著三角形的嘴,兩眼突起,兇相畢露。身軀呈長筒狀,隆起的背部酷似龜背,腹部兩側(cè)長著四只短腳,尾巴尖細。
這一段作者按照順序?qū)懥俗兩埖娜怼㈩^、嘴、眼、身軀、背部、腹部、腳、尾巴等部位。從這些部位的特點,可以看出變色龍的與眾不同。
3.這時,一只色彩繽紛的蝴蝶飛過來,離變色龍還有相當?shù)木嚯x。似睡非睡的變色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刷”地伸出它那長得驚人的舌頭——舌頭的長度超過它身長的一倍,剎那間,那只彩蝶已被卷入它的口中,成為美餐。
這一段寫變色龍捕食的過程。從“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刷、剎那”可以看出變色龍捕食很快。從“那只彩蝶已被卷入它的口中,成為美餐”可以看出變色龍捕食很準。這一段的描寫驗證了前文朋加沙的話。
四、課外知識
變色龍 變色龍是爬行動物,學(xué)名叫避役。主要分布在非洲大陸和馬達加斯加,是非常奇特的動物,它有適于樹棲生活的種種特征和行為。
避役的體長約25厘米,身體側(cè)扁,背部有脊椎,頭上的枕部有鈍三角形突起。四肢很長,合并分為相對的兩組,非常適于握住樹枝。它的尾巴長,能纏卷住樹枝。它還有很長很靈敏的舌,伸出來要超過它的體長,舌尖上有腺體,能分泌大量粘液粘住昆蟲。它的一雙眼睛十分奇特,眼簾很厚,呈環(huán)形,兩只眼球突出,左右180度,上下左右轉(zhuǎn)動自如,左右眼可以各自單獨活動,不協(xié)調(diào)一致,這種現(xiàn)象在動物中是罕見的。雙眼各自分工前后注視,既有利于捕食,又能及時發(fā)現(xiàn)后面的敵害。變色龍用長舌捕食是閃電式的,只需1/25秒便能完成。
俗稱變色龍就是因為它善于隨環(huán)境的變化,隨時改變自己身體的顏色。變色既有利于隱藏自己,又有利于捕捉獵物。變色這種生理變化,是在植物性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調(diào)控下,通過皮膚里的色素細胞的擴展或收縮來完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