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學反思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被人稱為杜甫“生平第一快詩”。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年)正月,史朝義兵敗自殺,部將田承嗣、李懷仙相繼投降,河南河北先后被官軍收復,延續(xù)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亂”徹底平息。當時詩人杜甫正攜著妻子流落在四川梓州,聽到這一勝利喜訊不禁大喜若狂。在極度興奮中,一改過去沉郁頓挫、含蓄蘊藉的詩風,以輕快活潑、爽朗奔放的語言,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七律名作。 對于古詩教學,理解詩意是重點,感悟詩情是難點。 為了讓學生更深入地體會杜甫是個憂國憂民的偉大詩人,課堂上第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根據(jù)收集到的資料介紹杜甫或背誦杜甫的詩,對杜甫有初步的認識。在學習第二句詩句“初聞涕淚滿衣裳”時,我引導學生聯(lián)系《春望》中的“感時花濺淚”,比較一下這兩個“淚”的不同,從而知道這是一種喜悅的淚、悲喜交集的淚、喜極而泣的淚。在交流“卻看妻子愁何在”這一句時,我還是引導學生同《春望》中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等進行對比理解:從此以后,不必妻離子散,天各一方,不用顛沛流離、遠走他鄉(xiāng),可以家人團聚,盡享安詳?shù)纳?。在讀到“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下洛陽”的時候,讓學生通過多媒體課件,了解從劍外到洛陽的千里迢迢,想象詩人的思緒。再用李白的一句詩“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來體會詩人的歸心似箭——故鄉(xiāng)就在眼前,美景就在眼前,洛陽就在眼前。 回顧整堂課的教學,學生通過查閱杜甫的資料,了解了他生活年代的情況,以及所寫的愛國詩篇;通過自讀自悟,看到了一個悲喜交集的杜甫,欣喜若狂的杜甫,放歌縱酒的杜甫,歸心似箭的杜甫。收復失地的喜訊讓詩人多年的沉郁一掃而光,噴薄而出,寫就了生平第一首快詩。從而使學生體會到了杜甫憂國憂民的強烈的愛國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