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發(fā)布者:admin
《學會合作》第二課時教后反思
我把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1、評讀一下大家的寫話;2、探討文后第3題;3、體會第5自然段中的“依次”一詞;4、仿寫:生活中自己與他人合作的一個例子。
課前的寫話是仿照第二自然段來寫一寫“你是 ,就要 ……總之……”。對這一個任務,我做了分解,一是寫“你是 ,就要 ……總之……”,二是寫“……總之……”。交流第一個寫話時,為了最大程度地利用時間,并根據本班學生實際,我要求一位學生說一句。這樣反饋面會廣一些,之后再讓其他同學說一段。說到第二個寫話時,邵菲很幽默:總之就是總而言之,“言而總之”。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是探討文后第3題。先讓學生回顧本文的結構,了解重點部分:用什么事例說明什么道理。再來探討:只舉一個當然不夠,為什么?有學生說了,兩個事例說明道理的側重點不同。有學生說了,兩個“精神”同樣重要。對于這一點,我引導學生聯(lián)系第6自然段中“不僅……而且……”,想一想,成功的合作只有協(xié)作精神行嗎?
我把第二、三兩個目標聯(lián)系起來,連貫地學下去。第4、5自然段二選一,我引導學生重點學習第5自然段。不用朗讀,而是讓學生說一說“火屋逃生”的實驗是怎么回事,請多名學生練一練。接著,請大家默讀一下這一自然段,來討論:為什么這幾個小學生能夠把這個實驗做成功?學生從外國專家的話里得到了答案:他們身上有一種可貴的合作精神。
我說:“合作精神”?整篇課文都是講“合作”,這個事例是為了說明什么?再看看,這個實驗要想做成功,什么最重要?讀一讀課文,這七個孩子是怎么做的?
學生讀一讀第5自然段中第七句話,找到了“依次”這個詞?!耙来巍敝陵P重要,不僅是實驗成功的原因,而且還是生活中遇到突發(fā)災難時能夠脫險的關鍵。我介紹新疆克拉瑪依大火這一案例,讓學生說一說:為什么會這樣?學生“從反面”得到印證:人擠人,擠死人??!我說,“依次”很重要的,為什么呢?你想啊,火魔無情,它會等屋子里的人都逃出去再燒嗎?當然不會,那么逃生最需要的就是時間。如果是“依次”地出屋的話,那么最危險的是誰呢?學生異口同聲:“當然是排在最后的人?!?br />
我“語出驚人”:其實課文中缺少了一部分內容!大家的目光齊刷刷地看著我,滿是疑惑地等著我的下文。我說,缺少了“哨響”之前的內容。究竟哨響之前發(fā)生了什么呢?我介紹道:哨響之前,這位外國專家細心地發(fā)現(xiàn)其中一位女孩在其他孩子耳邊說了幾句話。實驗之后,他特地找到小女孩,問她究竟說了些什么。你們猜一猜,這個小女孩說了些什么,實驗才會成功?學生是聰明的,當然能猜出來。
汶川地震之后,我們這兒組織了逃生演練,這時候,大家都能很快地“逃”到空曠地帶——操場。為什么呢?因為大家做到了“依次”,忙而不亂。想象一下,如果沒有這個“依次”,會造成什么后果?因此,我們遇到險情,應該怎么做?學生展開了討論,很明顯答案“吸收”了課文內容。
第四個環(huán)節(jié)是寫一寫生活中與他人合作的一個事例。學生們奮筆疾書,很快寫出了一段話。然后,我指名多人讀一讀,師生一起點評。有的寫籃球比賽時配合默契,接連得分,大勝對手。有的寫星期一植樹時四人小組合作,效率很高。有的寫做小實驗時,和同學搭檔,成功完成實驗。我感覺到,就是在這樣寫的過程中,學生對“合作”重要性的領悟更深了。
只是感到遺憾的是,這節(jié)課沒有時間讓學生當場“合作”演講一次,感受一下演講的氣氛,鍛煉鍛煉自己的演講能力。補救一下,讓學生課后小組合作——演講“學會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