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字指導
| | | | | | | | | | | 動物植物體內所含的脂肪或礦產(chǎn)的碳氫化合物的混合液體 | | | | |
二.生詞指導
黃燦燦【huáng càn càn】
詞義:形容金黃而鮮艷的顏色,非常燦爛。 例句:遠遠望去,黃燦燦的油菜花開滿了田野,非常好看。 自言自語【zì yán zì yǔ】
詞義:言、語:說。自己跟自己說話。 例句: 他這個人挺古怪,經(jīng)常自言自語的很少和別人說話。 綠油油【lǜ yóu yóu】
詞義:形容濃綠而潤澤。 例句:綠油油的草地像一條綠色的地毯,鋪在大地媽媽的身上,把五彩繽紛的花兒襯托的更加絢麗多彩,把高聳入云的大樹顯示的更加壯觀。
近義詞
三.課文指導
段落分析
全文共5個自然段,可分為五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花生開花了。 第二段(第2自然段):寫小松鼠想摘花生果過冬。 第三段(第3自然段):寫小松鼠始終沒見一個花生果。 第四段(第4自然段):寫小松鼠懷疑花生果被人摘走了。 第五段(第5自然段):寫蚯蚓告訴小松鼠花生果全在泥土里。
中心思想
這是一篇科普童話,通過小松鼠找花生果的故事,告訴我們花生是在地下結果的。
寫作特點
1. 抓住外形特點。有些植物在外形上區(qū)別很大,寫植物必須首先抓住外形特點。竹子細長碧綠,仙人掌肥大的莖和尖銳的刺,牽牛花一枝又一枝的“喇叭”……抓住這些特點來寫,就能讓讀者“看見”這些植物。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植物是“活物”,外形是變化的,不同的季節(jié)里,植物的樣子是不一樣的,所以,寫植物還應該點名季節(jié)或時間。 2. 按生長規(guī)律寫。按生長規(guī)律來寫植物的外形是為了表現(xiàn)植物的特點。如春天花生長出綠油油的葉子,黃燦燦的小花,秋天,金色的小花落地,長出花生果。 3. 融入自己的感情。文中寫花生時,就融入了作者的感情,看到花生開花的喜悅之情、等著盼著摘花生果的興奮之情,不見花生果的疑惑、找到花生果的高興之情。這種情感的自然表露讓我們在賞文的同時也學習花生果是長在地下的知識。
篇章理解
小松鼠問蚯蚓:“這是什么呀?”蚯蚓說:“這是花生。”小松鼠很高興,他想,等花生結了果,我就去摘下來,留著冬天吃。 小松鼠虛心向蚯蚓請教,認識了后花生很高興。小松鼠很高興還在于他有一個美好的打算——等花生結了果,摘下來冬天吃。為下文埋下了伏筆。
從那以后,小松鼠每天都到花生地里去,看花生結果了沒有??墒牵钡浇鹕男』ǘ悸涔饬?,也沒看見一個花生果。 這是小松鼠找花生果的做法。“每天”“都”緊扣課題,突出了“找”字。但是小松鼠找花生果的結果出人意料?!翱墒恰薄爸钡健病敝苯亓水?shù)攸c明了小松鼠始終沒見一個花生果。
小松鼠睜大眼睛,自言自語地說:“奇怪,花生果被誰摘走啦?” 這是小松鼠的疑惑。朗讀時要抓住“睜大眼睛”和“奇怪”等關鍵詞語想象小松鼠的動作、神態(tài),通過表情和話語來表現(xiàn)小松鼠的天真、可愛。
四.課文延伸
松鼠,是哺乳綱嚙齒目一個科,其下包括松鼠亞科和非洲地松鼠亞科,特征是長著毛茸茸的長尾巴。與其他親緣關系接近的動物又被合稱為松鼠形亞目。松鼠一般體形細小,以草食性為主,食物主要是種子和果仁,部分物種會以昆蟲和蔬菜為食,其中一些熱帶物種更會為捕食昆蟲而進行遷徙。松鼠原產(chǎn)地是我國的東北、西北及歐洲,除了在大洋洲、南極洲外,全球的其他地區(qū)都有分布。 松鼠的生活習性 松鼠的耳朵和尾巴的毛特別的長,能適應樹上生活;它們使用像長鉤的爪子和尾巴倒吊在樹枝上。在黎明和傍晚,也會離開樹上,到地面上捕食。松鼠在秋天覓得豐富的食物后,就會利用樹洞或在地上挖洞,儲存果實等食物,同時以泥土或落葉堵住洞口。松鼠夏季全身紅毛,到了秋天會更換成黑灰色的冬毛緊密地裹住全身。初生的松鼠,全身無毛,眼睛亦不明,生后8天,才開始長毛,30天以后即睜開眼睛,45天就能食用堅硬的果實,行動變得十分敏捷。松鼠是對主人非常溫順的小家伙,我們也要溫柔地對待它們,這樣它會對你死心塌地,絕對不會用牙齒傷害到你。當然它們會用牙齒輕輕地啃你的手指,和你玩耍,感覺會很癢,這是它對你友好的表示。松鼠睡覺時,會把尾巴當做棉被蓋在身上。松鼠在茂密的樹枝上筑巢,或者利用其他鳥的廢巢,有時也在樹洞中做;它們除了吃野果外,還吃嫩枝、幼芽、樹葉,以及昆蟲和鳥蛋。秋天一到,松鼠就開始貯藏食物,一只松鼠常將幾公斤食物分幾處貯存,有時還見到松鼠在樹上曬食物,不讓它們變質霉爛。這樣,在寒冷的冬天,松鼠就不愁沒有東西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