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字
顧 | 查字典 | 音序 | G | 讀音 | gù | 部首 | 頁 | 筆劃 | 四畫 | 字義 | 拜訪 | 組詞 | 顧客 | 成語 | 三顧茅廬、顧此失彼、顧名思義、顧影自憐 |
茅 | 查字典 | 音序 | M | 讀音 | máo | 部首 | 艸 | 筆劃 | 五畫 | 字義 | 指白茅 | 組詞 | 茅屋 | 成語 | 茅塞頓開 |
諸 | 查字典 | 音序 | Z | 讀音 | zhū | 部首 | 讠 | 筆劃 | 八畫 | 字義 | ① 眾,許多② 文中“諸葛”為復(fù)姓 | 組詞 | ① 諸多② 諸葛亮 | 成語 | 諸子百家、諸如此類 |
葛 | 查字典 | 音序 | G | 讀音 | gě | 部首 | 艸 | 筆劃 | 九畫 | 字義 | ① 植物② 文中“諸葛”為復(fù)姓 | 組詞 | 瓜葛 | 成語 | 葛屨履霜 |
宜 | 查字典 | 音序 | Y | 讀音 | yí | 部首 | 宀 | 筆劃 | 五畫 | 字義 | 合適 | 組詞 | 適宜 | 成語 | 因地制宜、事不宜遲 |
堂 | 查字典 | 音序 | T | 讀音 | táng | 部首 | 土 | 筆劃 | 八畫 | 字義 | 房屋 | 組詞 | 禮堂 | 成語 | 堂而皇之、堂堂正正 |
晌 | 查字典 | 音序 | S | 讀音 | shǎng | 部首 | 日 | 筆劃 | 六畫 | 字義 | 一天以內(nèi)的一段時間 | 組詞 | 晌午 | 成語 | 晌午大錯 |
討 | 查字典 | 音序 | T | 讀音 | tǎo | 部首 | 讠 | 筆劃 | 三畫 | 字義 | 討論 | 組詞 | 探討 | 成語 | 南征北討、討流溯源 |
二.生詞
茅塞頓開【máo sè dùn kāi】詞義:原來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著,現(xiàn)在忽然被打開了。形容忽然理解、領(lǐng)會。
例句:這道數(shù)學(xué)題,我百思不得其解。聽了老師的點撥,我茅塞頓開。
秀麗宜人【xiù lì yí rén】
詞義:多指風(fēng)景十分美麗,很適宜人類活動。
例句:桂林的景色秀麗宜人,是旅游的好地方。
蜿蜒起伏【wān yán qǐ fú】
詞義:山脈彎彎曲曲地延伸。
例句:我登上山頂放眼望去,這山脈蜿蜒起伏,多么壯觀呀!
尊重 尊敬“尊重”側(cè)重在不輕慢,對象主要是個人、集體或有關(guān)的抽象事物,適用范圍大;
“尊敬”側(cè)重在態(tài)度恭敬,對象主要是人,有時也用于精神、行為,適用范圍小。
近義詞
- 輔助——輔佐
- 茂密——茂盛
- 尊敬——尊重
- 茅塞頓開——豁然開朗
反義詞
三.句子段落
段落分析
全詩共5個自然段,可分為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略寫劉備兩次去隆中拜訪諸葛亮,但是都沒有見著。 第二段(第2~4自然段):寫劉備第三次拜訪諸葛亮。 第三段(第5自然段):寫劉備與諸葛亮惺惺相惜。
中心思想
課文根據(jù)羅貫中的著名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的第三十七回“司馬徽再薦名士 劉玄德三顧草廬”的內(nèi)容改編而成。 課文寫劉備三次親自到隆中拜訪諸葛亮,邀請他出山,輔助自己實現(xiàn)統(tǒng)一中國的大業(yè)。文章重點表現(xiàn)了劉備對賢才的虔誠和渴求,同時看出諸葛亮確實是一位曠世奇才。
寫作特點
1. 刻畫人物個性鮮明。作者通過描寫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神態(tài)來刻畫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個性鮮明。 2. 使用環(huán)境描寫和對比、比喻的手法,表達(dá)感情。如把隆中山岡比成臥龍,暗喻諸葛亮的志向與才干;“撥云見天”反映了諸葛亮的雄才大略;“如魚得水”表現(xiàn)了劉備的欣喜以及諸葛亮的才智。 3. 詳略得當(dāng),重點突出。略寫了前兩次拜訪,重點突出了第三次拜訪。
篇章理解
1.張飛嚷道:“這次用不著大哥親自去。他如果不來,我只要用一根麻繩就把他捆來了!”劉備生氣地說:“你一點兒也不懂得尊重人才,這次你就不要去了!” 張飛性格豪爽,一個“嚷”字,一句“用麻繩捆來”既表現(xiàn)了張飛的莽撞性格,也表現(xiàn)了他對兩次未見到諸葛亮、還要再去的不滿。 劉備、關(guān)羽、張飛是桃園結(jié)義的兄弟。古時候人重誓言、重情義,而且三人出生入死,感情深厚。但是為了一個素未謀面的“外人”諸葛亮,劉備竟然對張飛生氣,可見劉備對諸葛亮的尊重,甚至可以說推崇備至。
2.離諸葛亮的住處還有半里多路,劉備就下馬步行。 里約等于五百米。在離諸葛亮的住處還有兩百多米的時候,劉備就已經(jīng)下馬步行了。 劉備當(dāng)時已是46歲,身份尊貴,是世人眼中的“天下梟雄”;而諸葛亮,當(dāng)時才二十多歲,并且在世人眼中是還沒有什么實際作為的“布衣”?!跋埋R步行”表達(dá)了劉備對諸葛亮的尊敬。聯(lián)系當(dāng)時諸葛亮和劉備的身份、年齡,可見劉備多么尊重諸葛亮呀!
3.到了諸葛亮的家,劉備上前輕輕敲門。出來開門的童子告訴劉備,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劉備讓童子不要驚醒先生,吩咐關(guān)羽、張飛在門口休息,自己輕輕地走進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臺階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諸葛亮翻了一個身,又朝里睡著了。又等了一個時辰,諸葛亮才悠然醒來。劉備快步走進草堂,同諸葛亮見面。 兩個“輕輕”表現(xiàn)出劉備生怕打擾諸葛亮休息,“恭恭敬敬”更是表現(xiàn)了劉備對諸葛亮的尊敬;“快步”也能看出劉備想見到諸葛亮的心情非常迫切。這種迫切的心情和之前耐心地等待,可見劉備對諸葛亮的尊敬。
四.課外延伸
【文學(xué)小貼士】 與《三國演義》有關(guān)的歇后語 關(guān)公赴會——單刀直入 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 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草船借箭——滿載而歸
羅貫中,明朝小說家,生于元末明初(約1330—約1400),漢族,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籍貫山西太原府,一說山西省祁縣;一說錢塘(今浙江杭州)或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戲曲家,是中國章回小說的鼻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