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欧美激情,无码任你躁久久久久久,我的极品美女老婆,性欧美牲交在线视频,亚洲av高清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蘇教版五下數(shù)學等式與方程教學設計

信息發(fā)布者:admin
  
總課時數(shù)
  
1
主備教師
零五網(wǎng)
教學內容
等式與方程
課型
新授
教學目標
1、認識等式,以具體的實例引導學生通過自主的探索活動,初步理解等式的特征。
  
2、通過觀察比較,使學生認識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是方程,感受等式與方程的練習與區(qū)別,體會方程是特殊的等式。
教學重點
理解等式的性質,理解方程的意義。
教學難點
利用等式性質和方程的意義列出方程。
教學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師生互動)
二次備課
一、舊知導入,喚起記憶
  
1.口答:
  
50 +(   ) =80  60 - (   ) = 30
  
2.列式計算。
  
(1)—支圓珠筆1.5元,10支圓珠筆多少元?
  
(2)2.5的4倍與60的和是多少?
  
二、教學新知
  
1.情景呈現(xiàn),抽象模型。
  
(1)這是一架天平,可以用來稱物品的重量。
  
(2)提問:在天平兩邊放物體,什么情況下才能使天平保持平衡?
  
學生探究后得出統(tǒng)一認識:當天平的指針指在標尺中間時,表示天平平衡,即天平兩端物體的重量相等。
  
2.通過演示引出等式。
  
(1)演示:在左邊放兩個20克和30克的重物,右邊砝碼也是50克。 讓學生觀察,天平是平衡的嗎?說明了什么?怎樣用式子表示?
  
學生觀察后,發(fā)現(xiàn)天平平衡,可以用式子表示。
  
教師板書:20+30=50,指出:說明天平兩邊的重量相等。
  
(2)教師揭示含義:表示左右兩邊相等的式子叫等式。(板書)
  
(3)指導學生觀察教材第1頁例題1,寫出答案:50+50=100
  
設計意圖:在這一過程當中,用不同的砝碼使天平達到平衡,啟發(fā)學生思考如何用算式來表達這一現(xiàn)象,最終目的是要引出等式的含義,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接受等式的概念。
  
3.換用砝碼繼續(xù)演示。
  
(1)教師操作天平繼續(xù)演示。
  
調整天平,在左盤放一個50克的重物和一個未知重量的方塊,右盤里放一個100克重的砝碼。(如教材第1頁第二幅圖)
  
讓學生觀察天平是否平衡(指針正好指在刻度線中央,天平是平衡的),那么也就說明了這個天平左右兩邊的重量相等。怎樣用等式表示出來呢?
  
學生思考,同桌交流,教師引導,未知量暫用?表示。
  
教師板書:?+50=100。
  
(2)講解:等式“?+50=100”中的?是未知數(shù),通常我們用x來表示,那么上面的等式可寫成x+50=100(教師板書)。
  
(3)比較:等式“x+50=100”與等式“50+50=100”有什么不同?
  
學生交流,匯報:含有未知數(shù)。
  
教師指出“x+50=100”是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
  
指導學生想一想x等于多少,才能使等式“x+50=100”左右兩邊相等?(未知方塊50 克時才能使天平兩邊的重量相等,即x=50)
  
4.觀察教材第2頁例題2。
  
(1)出示教學例題圖讓學生用式子來表示天平兩邊的質量關系。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
  
(2)交流展示:( 學生回答,教師補充)
  
x+50>100    x+50=150     x+50<200    2x=200
  
(3)引導學生觀察上面的所寫的算式,選出其中的等式。
  
    x+50=150     2x=200
  
(4)教師將4個等式標上序號。
  
5.揭示方程的含義。
  
(1)學生綜合觀察以上四個等式,想一想,它們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有哪些區(qū)別?
  
①20+30=50  , ②50+50=100   一般的等式
  
③x+50=100 , ④2x=200   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
  
引導學生討論,總結:
  
①、②、③、④算式中都有一個等號,是等式。
  
③、④算式不僅是等式,而且都含有未知數(shù)。
  
(2)教師揭示板書:像x+50=100   ,2x=200等,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叫做方程。  
  
(3)追問:要判斷是否是方程,必須要滿足什么條件?
  
學生回答,教師補充:一要是等式,二要含有未知數(shù),二者缺一不可。
  
6.理解等式與方程的關系。  
  
(1)追問:通過學習我們能夠判斷出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那等式和方程之間有關系嗎?有什么關系?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匯報。
  
(2)教師小結指出:在數(shù)學上,我們還通常用這樣的集合圖來表示等式和方程的關系。
  
(3)板書 :方程與等式的關系圖。
  
三、鞏固新知,練習應用
  
(一)預習答疑
  
通過練習讓學生了解等式與不等式的區(qū)別與含義。
  
答疑:含有“>或<”的式子是不等式,含有“=”的式子是等式。
  
(二)教材習題
  
1.教材第2頁練一練第1題。
  
出示題目讓學生獨立完成,相互交流,說一說解題思路。
  
講評:等式有(6+x=14   36-7 =29    5y=40   50÷2 =25  )。
  
方程有(6+x=14   5y =40   )。
  
2.練一練第2題(指名學生來回答,教師補充說明,答案不唯一)。
  
講評:此題答案不唯一 如3+x=10   y×6 =48    240÷a=8,重點讓學生初步體會未知數(shù)可以用字母來表示。
  
(三)課堂作業(yè)
  
完成第三部分習題設計“課堂作業(yè)”第1、3題。  
  
學生獨立完成,全班交流,請部分學困生說明判斷的理由,具體講評見第三部分。
  
  
通過上面的口算題,引導學生對以前學過的加減法的回顧,為下面講解等式和方程做好鋪墊。另外,適當啟發(fā)學生觀察上面式子的特點,發(fā)現(xiàn)其中的等量關系。通過課前預習題的練習,讓學生初步感知不等式與等式。
  
  
  
  
  
通過對天平的認識,引導學生思考“相等"這一概念。用實物來演示,符合小學生直觀思維的特點,便于學生理解和接受。
  
  
  
  
  
  
  
  
  
  
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方程是特殊的等式。他們的關系可以用集合圈表示。
  
  
  
利用實物天平變換不同的砝碼,讓學生現(xiàn)察平衡狀態(tài)下天平兩端物體的重量,目的是鍛煉學生現(xiàn)察的能力,進一步得到對等式的感性認識。換用未知重量物體,讓學生自然而然地接受“未知數(shù)”的概念,從而能更好地接受教師對方程的講解。為加深學生的印象,可以點名讓同學到講臺自己操作。
  
  
  
  
  
  
  
  
設計意圖:通過前面幾步的操作和演示,學生已經(jīng)對方程有了直現(xiàn)的認識,教師在此處揭示方程的含義就水到渠成,學生也能夠很好的接受方程的概念。
  
  
  
  
等式:表示等號兩邊兩個式子的相等關系。如 20+30 = 50  50 +50 = 100
  
方程: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如x +50= 150  2x = 200等   
  
  
  
從等式到方程,學生的認知有了跳躍,因此本課的教學中,應借助天平演示幫助學生感知等式與不等式,然后再借助現(xiàn)實的相等情境寫出方程。這樣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學生在把實際問題的等量關系用符號化抽象成方程時,既感受了方程與日常生活的聯(lián)系,也體會到了方程的本質特征,從而鞏固了方程的概念。在新課結束后,可能有部分學生在練習時發(fā)生錯誤,訂正時應讓學生抓住方程的特征進行辨別判斷。

本頁答案點評

用戶評論

我要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