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2)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P16頁例5,相應的“練一練”,練習四第6~10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鞏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含義和計算方法,能根據(jù)所求問題的具體特點選擇計算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和數(shù)學思考。 3.密切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與難點: 能根據(jù)所求問題的具體特點選擇計算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學準備: 長方體模型、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誰能說說什么是長方體(或正方體)的表面積? 指名回答。 提問:長方體的表面積怎樣求?正方體呢? 二、探究新知 1.課件出示例5: 指名讀題。 啟發(fā)思考:要求制作這個魚缸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玻璃,實際上就是求什么? 可以怎樣計算呢? 在小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并選擇一種想法算出結果。 集體交流訂正。 2.出示練一練 (1)學生獨立列式,教師巡視,發(fā)現(xiàn)不同的算式。 (2)有針對性地指名板演,展示學生的解題方法。 (3)總結:求正方體無蓋紙盒所用紙板面積地計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3.小結:在實際生活中,有些物體不一定要求6個面的總面積。老師這里有一副圖,說一說圖中哪些物體需要求6個面的總面積?哪些物體是求5個面或者4個面的總面積?你還能舉出生活中的例子嗎? 學生舉例。 三、解決實際問題 1.完成練習二第6題。 學生自己讀題。啟發(fā)思考:求包裝紙的面積就是求哪些面的面積之和? 根據(jù)給出的條件,這幾個面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 學生先在小組里交流,然后獨立解答。 2.完成練習二第7、8題。 學生讀題后,讓學生說一說解決題中的問題就是求長方體哪幾個面的面積和,這些面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再獨立完成,并交流各自的計算方法。 3.完成練習二第9題。 引導學生觀察教室,說說如果要給教室進行粉刷,需要刷哪些面的面積?再結合題目進行解答,并組織交流與反饋。 4.完成練習二第10題。 課前布置學生準備一個空的火柴盒。教學時,先讓學生弄清火柴盒的結構,再測量血壓的數(shù)據(jù),算出結果。組織交流時,既要讓學生說說測量了哪些數(shù)據(jù),為什么要測量這些數(shù)據(jù),又要說說計算的方法和結果。 5.有余力的學生完成思考題。 第(1)題,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別找出從前面、上面和右面看到的形狀。 第(2)題,讓學生先說說這個物體的表面積表示什么?如果把它的表面積分解成若干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按朝向把這些正方形分類,可以分成幾類?以使學生把各類正方形的面積和從前面、上面和右面看到的形狀對應起來;再討論怎樣計算這個物體的表面積。學生活動時,還要引導學生明確:這個物體的表面積所含有的正方形的個數(shù)正好等于從前面、上面和右面看到的圖形中所含有的正方形的個數(shù)的和,再乘2。 第(3)題,可以先讓學生思考如果把這個物體補成一個大正方體,這個大正方體的棱長最少是幾厘米,然后再算出它的表面積,并組織交流。 四、全課總結 同學們,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 你學會了哪些知識?你覺得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些什么? 五、作業(yè) 完成對應的補充練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