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展開圖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3頁的例3以及“試一試”,隨后的“練一練”和練習一第6、7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的側面展開圖。強化對長方體面和棱特征的認識。 2.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空間與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 教學重點:長方體和正方體側面展開形狀的觀察。 教學難點:認識長方體的側面展開圖。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和一個漂亮的大禮品盒。 學生每人準備正方體、長方體紙盒各一個、剪刀 學生按小小組分別準備教科書14頁思考題中所需的若干張硬紙(每種6張)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談話:上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誰能對著模型再來介紹一下?指名說說,全班交流補充。 二、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課題 1.(出示漂亮的大禮品盒,引發(fā)學生研究興趣)想做漂亮的禮品盒么?打算怎樣研究? 2.提出研究的方法并揭示課題。 三、自主探究活動。 1.引發(fā)猜想,喚起思考:長方體、正方體展開后會得到什么形狀的圖形? 2.學生動手操作,初步探究; (1)初步感知長方體、正方體的展開圖。 教師提出“展開”的要求: ①沿棱剪開,不能剪散 ②邊剪邊想,相對的面跑到哪里去了? ③把相對的面用相同的符號標出來。 讓學生把課前準備好的正方體、長方體紙盒展開。教師巡堂,并與學生一起“展開”長方體和正方體。 (2)初步感知“展開”與“折疊”的關系。 四人小組交流,教師相機(展開活動)提問:“為什么把展開的圖形又折疊回去呢?” (3)請學生把長方體、正方體各種不同的形狀的展開圖展示在黑板上。 3.揭示概念,探究特征: (1)揭示展開圖的概念: 象這樣由立體圖形展開后得到的平面圖形就叫做長方體(正方體)的展開圖。 (2)探究長方體、正方體展開的特征: 觀察黑板上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展開圖,有什么特點? 引導學生感悟: ①長方體、正方體展開圖各小圖形的特點 ②長方體、正方體展開圖的不唯一的特點 ③長方體、正方體展開圖中相對面的位置特點等 4.回歸例題,想象歸納。 這個長方體紙盒你也能夠沿著棱把它剪開嗎?學生獨立操作。 追問:你能從展開圖中找到3組相對的面嗎? 5.完成練一練第1題 標注完后引導學生具體說說思考的過程。 6完成練一練第2題 (1)學生獨立思考,進行判斷。 能圍成正方體的在課本上打√,不能圍成正方體的打×。 (2)反饋、辨析。 ①把你認為不能圍成正方體的找出來。說說自己的想法?。ü膭顚W生想象折疊的過程) ②找出能圍成正方體的圖形。 教師提出要求:能確定哪個圖形能圍成正方體的請想象一下它是怎樣圍成的;如果無法確認能否圍成正方體的請拿出老師為大家提供的學具折一折,再想象一下。 相機點撥1:你是怎樣圍成正方體的?引出其中一個小圖形不動,就是把它作為正方體的底面,其它的小圖形圍起來就得到一個正方體。同時體會折疊方法的不唯一。 相機點撥2:觀察正方體的展開圖尋找正方體的相對面。 先引導學生通過想象進行判斷,在此基礎上再動手操作進行驗證。 四、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一第6題 課前先讓學生把這些圖形剪下來。課堂練習時,先提問:這些圖形都能折成長方體嗎?為什么?哪個長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為什么? 2.完成練習一第7題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并進行選擇,再交流選擇的依據。 五、全課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你認為今天學習的內容什么是重點? 六、課后延伸,拓展探究。 簡單的展開與折疊讓我們進一步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其實這樣的方法還可以研究其它的立體圖形。相信同學們隨著課后的不斷研究一定會有了不起的發(fā)現(xià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