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鷸蚌相爭》教學反思 《鷸蚌相爭》這篇寓言文字簡約,通俗易懂,故事雖然短小,但情節(jié)完整,有起因、有經過、有結果。為推進故事的展開,設置了鷸與蚌的對話。 本篇寓言最精彩的部分是“爭”,為了深入理解“鷸”與“蚌”是怎么爭的,我對學生進行了朗讀訓練,讓學生練習角色朗讀,如:怎么“威脅”的?“毫不示弱”、“得意洋洋”是怎樣的?在揭示寓意時依然是以讀為主,怎樣讓同學們更直觀的體會“爭”呢?我進行分組比賽,看誰“斗”得過誰?剛開始大家“斗志昂揚”,然后讓同學們一直“斗”,從而讓學生們理解了“鷸”與“蚌”斗到最后都筋疲力盡了。 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為故事補充畫外音:漁翁捉住了鷸和蚌,興沖沖地回去了?;氐郊依?,他得意地對老伴說:“ 。”聽了漁翁的話,鷸垂頭喪氣地想: 。 蚌呢,瞟了鷸一眼,嘆了口氣說: 。然后進行總結:不要做無謂的爭論,不要做鷸蚌一樣的傻瓜。緊接著提了一個問題:鷸蚌不爭會怎么樣呢?得出結論:爭一時兩敗俱傷,退一步海闊天空。繼續(xù)追問:怎樣他們才不會爭?聰明的你就勸勸這只傻鷸或傻蚌吧。最后讓學生說說寓意,這時孩子對于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寓意了解得更透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