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七律長征》教學反思 《七律長征》是毛澤東同志為紀念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而作。作者以其軍事家高瞻遠矚的眼光和詩人豪放熱情的氣概,回顧了長征的艱難歷程,謳歌了紅軍戰(zhàn)士英雄無畏和樂觀精神,抒發(fā)了作者勇往直前,無往而不勝的豪邁情懷。 為使學生走近文本,對詩歌描繪的情境與所表達的情感有更深刻的感悟,我在課前布置學生利用各種途徑搜集有關紅軍長征和毛澤東主席的相關資料,自己也進行了充分的準備:搜集了長征的相關資料以及毛澤東同志的簡介及其詩詞等,搜索并剪輯了有關紅軍長征爬雪山、過草地、巧渡瀘定橋的錄像;下載了“長征組歌”中的歌曲《七律 長征》。 通過課前布置學生查閱資料和課上交流資料等手段,不僅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做好了鋪墊,而且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為課文的理解減緩了坡度,各種情境的創(chuàng)設讓學生來感悟其中的情感,而不是向學生作標準答案式的灌輸。在“暖”與“寒”的教學中,讓學生通過文本和影視資料的理解,去感悟詩文蘊涵其中的一份細膩的詩情,一顆獨特的詩心。 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深刻體會到介紹背景、高聲朗讀、特別是運用想象再現(xiàn)詩的意境,確實是學習詩歌的一種良好方法。在以后的詩歌學習當中,將繼續(xù)推廣運用這些方法,使同學們更好的掌握課文的思想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