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早”字,感受人物品格! ——《早》教學反思 《早》一文通過對三味書屋陳設(shè)的介紹、蠟梅花的贊美以及魯迅書桌上“早”字來歷的講述,教育人們要珍惜時間,學習魯迅先生時時早、事事早的精神。學習這篇精美的游記,不乏要知道這三個方面:對三味書屋陳設(shè)的介紹、對蠟梅花的贊美以及對魯迅書桌上“早”字來歷的講述。初學課文,學生對課文的脈絡(luò)把握不清,感覺凌亂,尤其對事物與事物之間的關(guān)系更是無法明辨。這就需要教師恰到好處的點撥與引導,為學生理清思路,找準方向。 1.走進三味書屋。 三味書屋是魯迅小時候讀書的書塾,里面的陳設(shè)極富古代書塾味道,筆墨紙硯、戒尺條案等一應俱全。根據(jù)方位找準三味書屋內(nèi)的陳設(shè)稍有難度。課堂上,我讓學生拿著書面向東(本來是面向西上課的),這樣,書上的插圖三味書屋就是面向西開的,正好符合三味書屋的位置。然后再讓學生分別搞清南墻在哪邊,魯迅的書桌在哪邊。學生馬上就分清了方向,頭腦中有了比較準確的空間概念。在這個學習環(huán)節(jié)里,我還引導學生抓住這句話:還沒進門,迎面先撲來一陣清香。那清香純凈疏淡,像是桂花香,又像是蘭花香。這句話是與后面介紹蠟梅花有呼應作用的,而且往往容易被學生所忽視。 2.聞香尋梅,體會“早”的不同含義 文章的4、5小節(jié)重點介紹了三味書屋后園的蠟梅花。短短的幾句話不僅寫出了蠟梅開得多、顏色美、形態(tài)美,還寫出了蠟梅開得早。“早”,這不就是課文的題目嗎?這里有什么關(guān)系嗎?在引導學生思考這一問題的時候,正好引入課后練習3的一道題,雖說學生的答案不是很完整,可也基本答到了點子上。 從文章一開始的“清香”到“書香”,再到開得最早的“蠟梅花”,進而聯(lián)想到魯迅書桌上的“早”字,文章要傳遞的究竟是什么呢?其實,文章的最后已經(jīng)很明白地告訴了我們,魯迅先生就像蠟梅花一樣“早”,而且時時早,事事早,并為之奮斗了一生。 最后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當然是融合“花早”與“人早”,讓學生明白作者寫這一篇文章的目的就是讓我們“時時早,事事早,要珍惜時間,做東風第一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