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問題。悼劉和珍楊德群女士林語堂今日是星期日

信息發(fā)布者:香草
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問題。
悼劉和珍楊德群女士
林語堂
今日是星期日,稍得閑暇,很想拿起筆來,寫我這三天內(nèi)心里的沉痛,但只不知從何說起。因為三天以來,每日總是昏頭昏腦的,表面上奔走辦公,少有靜默之暇,思索一下,但是暗地里已覺得是經(jīng)過我有生以來最哀慟的一種經(jīng)驗;或者一部分是因為我覺得劉楊二女士之死,是在我們最痛恨之?dāng)橙耸窒?,是代表我們死的,一部分是因為我暗中已感覺亡國之隱痛,女士為亡國遭難,自秋瑾以來,這回算是第一次,而一部分是因為自我到女師大教書及辦事以來,劉女士是我最熟識而最佩服嘉許的學(xué)生之一(楊女士雖比較不深知,也記得見過幾回面),合此種種理由使我覺得二女士之死不盡像單純的本校的損失,而像是個人的損失。
三月十八日即她死的早晨八時許,我還得了劉女士的電話,以學(xué)生自治會名義請我準(zhǔn)停課一天,因為她說恐怕開會須十一時才能開成,此后又恐怕還有游行,下午一時大家趕不回來。我知道愛國運動,女子師范大學(xué)的學(xué)生素來最熱烈參加的,并非一般思想茅塞之女界所可比,又此回國民大會,純?yōu)閷ν猓^無危險,自應(yīng)照準(zhǔn),還告訴她以后凡有請停課事件,請從早接洽,以便通知教員,不知道這就是同她說話的末一次了。到下午二時我因要開會到校,一聞耗即刻同許季茀(即許壽裳(1882~1948),字季茀,浙江紹興人,教育家)先生到國務(wù)院,而進門開棺頭一個已是劉女士之尸身,計前后相距不過三數(shù)小時。閉目一想,聲影猶存,早晨她熱心國事的神情猶可涌現(xiàn)吾想像間,但是她已經(jīng)棄我們而長逝了。
劉女士是全校同學(xué)欽愛的領(lǐng)袖,因為她的為人之和順,及對于校事之熱心,是全校同學(xué)異口同聲所稱贊的。功課上面,是很用工,是很想自求進益的一個人,看見她的筆記的人大都可以贊同,而且關(guān)于公益事宜尤其是克己耐苦,能干有為,足稱為中國新女子而無愧。我本知她是很有希望的一個人才,但是還不十分知道底細,到許季茀先生對我詳述,才知道她是十分精干辦事靈敏的女子。上回女師大被章劉毀殘,所以能堅持抵抗,百折不撓而有今日者,實一大部分是劉女士之功,可稱為全學(xué)革命之領(lǐng)袖。處我們現(xiàn)今昏天黑地,國亡無日,政治社會思想都須根本改造的時期,這種熱心有為,能為女權(quán)運動領(lǐng)袖的才干,是何等的稀少,何等的寶貴!
記得有一天很冰冷的晚上,到十時,劉女士才獨自一人提了一個極大的皮箱來我家里。這是兩月前女師大演劇的第二天,是為還借用的衣服來的。因為到各家去分還,所以跑到這里來已經(jīng)時候很晚而十分疲倦了,但是她還是說“不累”,仍舊笑容的談到前夜演劇的情況,個人的劬勞,好像全不在心上。我方明白女師大之所以能有奮斗到底的成績,是因為有這種人才。
在我的書桌上,有一本劉女士的英文作文簿,是她死的前一日交來的,一直到現(xiàn)在總是不忍翻開看。今天毅然開看,最后一篇的題目是:“Social Life in the College”,后記Mar,16,1926,就是她死前二天做的。劉女士每對自己的英文懊悔程度太差,以前曠課太多,其實一看她的英文倒是很流暢通順的。這一篇文中有很可引起我們感嘆之語。很可以使我們知道她求學(xué)的心切,及上回因受摧殘而曠學(xué)是如何必不得已之事。里頭有一段說(盡依原文,未改只字):
“It is said, the most happy day is the period of student,I can’t agree with it.I believe that here would
never be any happy day in the world, and that the period of student is also trouble.
“For example, our school, Peking National Teachers,College for Women, has been always in disturbance, since I entered.I am afraid of recollecting the life of past in the college.
“Now our school being more comfortable than before,I am preparing to make myself quiet in studying. But it is heard, the new minister of education, Mr. Ma Chun Wu, will be contriving to disturb the educational circle.The peaceful condition, as present time, will not be keep(kept)by us. Oh, how horrid it is! ……”
?。ā叭顺Uf,學(xué)生時期為最快樂之日,但是我不敢贊同。我相信世上永無快樂之日,而學(xué)生時期,亦多紛擾?!捌┤缥嵝?,北京女子師范大學(xué),自從我進校以來即永未見寧日。我不敢回憶我過去在校的生活?!艾F(xiàn)吾校已比較安靜,我正預(yù)備靜心求學(xué)。但是又風(fēng)聞新教育總長馬君武氏又正在陰圖擾亂教育界。若今日之安寧情況,我們又不能享受了。啊,這是何等可怕!”)
從這一篇中就可知道劉女士求學(xué)的熱心及她受章士釗摧殘感覺的困苦。同時也可以看見她對于政治的識見,遠在一般喪家狗之文妖與名流之上。本學(xué)期創(chuàng)辦英文自修室,她就很高興的來預(yù)備努力研究,屢次來問我如何可以進步英文。我所說應(yīng)買的書如Ox-ford Pocket Dictionary,她都很趕快就買來,不打算果真如她所預(yù)料,自章士釗馬君武再講整頓學(xué)風(fēng),“若今日之安寧情況,我們又不能享受了。啊,這是何等可怕!”
楊女士我雖然不深知,不能夠詳細表述,總也是女師大革命先烈之一。我希望有女師大同學(xué)能把她的生活較詳細的敘述出來。
劉楊二女士之死,同她們一生一樣,是死于與亡國官僚瘟國大夫奮斗之下,為全國女革命之先烈。所以她們的死,于我們雖然不甘心,總是死的光榮,因此覺得她們雖然死的可惜,卻也死的可愛。我們于傷心淚下之余,應(yīng)以此自慰,并繼續(xù)她們的工作??偛粦?yīng)在這亡國時期過一種糊涂生活。
一九二六,三,廿一日。(二女士被難后之第三日)(《剪拂集.大荒集》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8年版)
1.林語堂先生在回憶與劉和珍女士的交往中,一共寫了幾件事?這幾件事分別表現(xiàn)了劉和珍怎樣的性格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文中原文照錄了劉和珍的一篇英文作業(yè),這樣寫是不是多余?談?wù)勀愕睦斫狻?br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與《記念劉和珍君》是同一時期、針對同一事件的兩篇紀(jì)念性文章,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情感有哪些異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兩文都是紀(jì)念“三.一八”烈士的文章,從寫法上看,兩文有哪些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文章中回憶了與劉和珍交往的三件事:一是三月十八日早晨劉和珍向“我”請假,表現(xiàn)r劉和珍是一個守紀(jì)律、懂禮儀、尊師長的愛國青年;二是在一個寒冷的夜晚,劉和珍來“我”家還演出的衣服,表現(xiàn)了劉和珍的任勞任怨、克己耐苦、熱愛公益事業(yè);三是劉和珍生前的英文作業(yè)本,表現(xiàn)了劉和珍熱愛學(xué)習(xí)、追求進步、關(guān)心國事。(意對即可)
2.不多余。這篇作業(yè)真實地反映了劉和珍當(dāng)時的思想情感。從中我們可以知道劉和珍求學(xué)的熱情及她受章士釗摧殘感覺的困苦,同時也可以看出她對于政治的見識。(意對即可)
3.兩人的情感既有相同也有不同。魯迅先生在《記念劉和珍君》一文中表露出的情感是“悲憤”,對烈士的悲痛和對反對派的憤恨。林語堂先生在本文中流露出的情感是悲痛與惋惜,對自己的學(xué)生逝世的悲痛和國家失去這樣年輕有為的女界領(lǐng)袖的惋惜。(意對即可)
4.魯迅先生的文章融記敘、抒情、議論于一體,以議論抒情為主;林語堂先生的文章以記敘為主,中間融人抒情,記敘了劉和珍的若干細節(jié),表現(xiàn)劉和珍的高貴品質(zhì)和自己對英才早逝的痛惜之情。(意對即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