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跟著我們走
我們都有過這樣的體驗:每當(dāng)月夜行走時,月亮總是跟著我們走,我們快它也快,我們慢它也慢,我們停它也停。這是為什么呢?
原來月亮懸掛在天上,離我們相當(dāng)遙遠。因此,無論是走,還是跑,我們所移動的距離,對于月亮到地球的距離來講,是微乎其微的。也就是說,我們在移動過程中與月亮的方位根本沒有變,月亮與我們是相對靜止的。當(dāng)我們以周圍的景物作為參照物時,我們認為自己是運動的,所以也就認為月亮與我們一起運動。
平均速度
物體做變速直線運動的特點是速度是變化的,有時慢有時快。為了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程度,引入平均速度這一概念,平均速度的大小用物體在某一段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與所用時間的比值表示,即$v = s/t$。而求速度的平均值是指把某一段時間(路程)內(nèi)前后不同的速度相加后取平均值。
通過下面事例的計算,你能得到什么啟發(fā)?
一物體以速度$v_{1}= 4\ m/s$通過某段路程的一半,又以$v_{2}= 6\ m/s$通過另一半路程,則物體通過該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答案:4.8 m/s
解析:
設(shè)總路程為$s$,則前、后一半路程均為$\frac{s}{2}$。
前一半路程所用時間:$t_1=\frac{\frac{s}{2}}{v_1}=\frac{s}{2v_1}=\frac{s}{2×4}=\frac{s}{8}$;
后一半路程所用時間:$t_2=\frac{\frac{s}{2}}{v_2}=\frac{s}{2v_2}=\frac{s}{2×6}=\frac{s}{12}$;
總時間:$t=t_1+t_2=\frac{s}{8}+\frac{s}{12}=\frac{3s+2s}{24}=\frac{5s}{24}$;
平均速度:$v=\frac{s}{t}=\frac{s}{\frac{5s}{24}}=\frac{24}{5}=4.8\ m/s$。
1. 如圖所示是加油機在空中給戰(zhàn)斗機加油的畫面。如果以加油機為參照物,那么戰(zhàn)斗機是
靜止
的。

答案:靜止
2. 一列火車正以$5\ m/s$的速度由東向西在雨中行駛,而坐在窗口的小明看到雨滴正好豎直下落至地面,這一現(xiàn)象說明窗外刮的是
東
風(fēng),風(fēng)的速度是
18
$km/h$。
答案:東
18
3. 鳥類撞擊飛機極易導(dǎo)致安全事故。這是由于小鳥相對于飛機的
速度
很大,因而具有很大的
動
能。
答案:速度
動
4. 小明在體育考試中,$50\ m跑的成績是8.0\ s$,他跑步的平均速度是
6.25 m/s
;在$4×100\ m$接力賽中,為保證交接棒順利進行,交接棒時兩運動員要盡可能做到
保持相對靜止
。
答案:6.25 m/s
保持相對靜止
5. 某人乘橡皮船順流而下,關(guān)于該運動過程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C
)。
A.以江岸為參照物,船是靜止的
B.以船為參照物,人是運動的
C.以人為參照物,江岸是運動的
D.以江水為參照物,船是運動的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