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對比閱讀王安石的兩首詩,完成練習。
(江蘇省真題仿練)
書湖陰先生壁(其一)
茅檐長掃凈無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
兩山排闥送青來。
書湖陰先生壁(其二)
桑條索漠①楝花②繁,
風斂③余香暗度垣④。
黃鳥⑤數聲殘午夢⑥,
尚疑身屬半山園⑦。
【注釋】①索漠:蕭條的樣子。②楝(liàn)花:苦楝花,常見于北方地區(qū),花淡紫色,有芳香。③斂:收斂。④垣(yuán):矮墻。⑤黃鳥:黃鶯。⑥午夢:午睡時的夢。⑦半山園:王安石退隱江寧的住所。
(1)由詩題可知,這是一組
B
詩,是王安石寫給鄰居
湖陰先生
的。
(2)品讀第一首詩,補全思維導圖。
庭院之內:
茅檐潔凈
,花木成畦→勤勞、愛整潔
庭院之外:一水繞綠,
兩山送青
→
品性高潔
(3)第二首詩調動多種感官來寫景。詩人從視覺角度寫
桑條
、
楝花
等景物,從
聽覺
角度寫鳥鳴,從嗅覺角度寫
余香
,可謂有色、有聲、有味,讓人沉醉。
(4)下列對兩首詩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
)。
(5)小全正在借助對仗的修辭手法理解詩句,請你幫忙補充完整。
“一水”對“
兩山
”,“護田”對“
排闥
”,“將綠繞”對“
送青來
”。我還知道其他運用這種修辭手法的詩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
,
一行白鷺上青天
。
(6)結合注釋,想象詩句“桑條索漠楝花繁,風斂余香暗度垣”描繪的畫面。
桑樹枝葉稀疏略顯蕭瑟,但楝花開得十分繁盛,清風吹送著楝花的香味,悄然翻過矮墻,到我的身邊。
答案:
(1)B 湖陰先生
(2)茅檐潔凈 兩山送青 品性高潔
(3)桑條 楝花 聽覺 余香
(4)A
(5)兩山 排闥 送青來 示例: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6)示例:桑樹枝葉稀疏略顯蕭瑟,但楝花開得十分繁盛,清風吹送著楝花的香味,悄然翻過矮墻,到我的身邊。
7. 小練筆 班級里就“小學生是否該背誦古詩文”展開辯論,請作為正方辯手發(fā)言。
反方觀點:現在小學生學習壓力大,強制背誦古詩文會導致學生機械記憶,增加負擔,作用不大。
正方觀點:
讓小學生背誦古詩文可以增加文學積累,提高文化素養(yǎng),還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從長遠看,背誦古詩文好處很大。
答案:示例:讓小學生背誦古詩文可以增加文學積累,提高文化素養(yǎng),還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從長遠看,背誦古詩文好處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