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2024·貴州六盤水期末)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題目。
秋宵月下有懷 [唐]孟浩然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
驚鵲棲未定,飛螢卷簾入。
庭槐寒影疏,鄰杵①夜聲急。
佳期②曠何許,望望空佇立。
【注釋】①杵(chǔ):舂米、搗衣用的棒槌。這里用作動詞,指搗衣。②佳期:泛指歡聚之日。
(1)下列與詩中所描繪的場景
不
相
符
的一項是 (
B
)
A. 明月高懸夜空
B. 寒鵲棲息在樹
C. 庭中槐影稀疏
D. 秋夜鄰家搗衣
(2)詩人借明月抒發(fā)了怎樣的情感? 請結合詩歌內(nèi)容簡要分析。
“佳期曠何許,望望空佇立”寫詩人不知道與親友的歡聚之日是何時,只好獨自一人久久佇立,惆悵地望著天上的明月,抒發(fā)了詩人身在異鄉(xiāng)思念親友而不得見的孤寂、愁苦之情。
答案:7.(1)B (2)“佳期曠何許,望望空佇立”寫詩人不知道與親友的歡聚之日是何時,只好獨自一人久久佇立,惆悵地望著天上的明月,抒發(fā)了詩人身在異鄉(xiāng)思念親友而不得見的孤寂、愁苦之情?!窘馕觥浚?)A項,“明月高懸夜空”的場景對應詩句“秋空明月懸”。B項,“寒鵲棲息在樹”的場景無對應詩句。詩中“驚鵲棲未定”一句描繪了驚恐的寒鵲不知道該到哪里棲息的情景。C項,“庭中槐影稀疏”的場景對應詩句“庭槐寒影疏”。D項,“秋夜鄰家搗衣”的場景對應詩句“鄰杵夜聲急”。
8. (2024·山東德州階段考試)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題目。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唐]李 白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于郡城送明卿①之江西 [明]李攀龍
青楓颯颯雨凄凄,秋色遙看入楚②迷。
誰向孤舟憐逐客③,白云相送大江西。
【注釋】①明卿:吳國倫,字明卿,詩人的好友。②楚:楚地。③逐客:被貶逐的官員,這里指明卿。
(1)兩首詩的體裁都是
七言絕句
,都押
i
韻。
(2)“秋色遙看入楚迷”一句中哪個字最有意蘊? 請簡析。
“迷”字最有意蘊,既生動地描繪了楚地的景色,點染出凄凄秋雨所營造的特有的迷蒙意境,又暗示了友人前途的渺茫,表達了詩人對友人被貶后的憂慮與牽掛。
(3)“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與“誰向孤舟憐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在修辭手法和情感表達上有何相同之處? 請簡要分析。
修辭手法:都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拔壹某钚呐c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中,詩人將明月人格化,希望明月把自己的關切之情帶給友人;“誰向孤舟憐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則將白云人格化,寫詩人希望白云與友人做伴,送友人去江西。情感表達:兩首詩都飽含著詩人離別時的不舍以及對被貶友人的同情、寬慰與牽掛。
答案:8.(1)七言絕句 i (2)“迷”字最有意蘊,既生動地描繪了楚地的景色,點染出凄凄秋雨所營造的特有的迷蒙意境,又暗示了友人前途的渺茫,表達了詩人對友人被貶后的憂慮與牽掛。 (3)修辭手法:都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中,詩人將明月人格化,希望明月把自己的關切之情帶給友人;“誰向孤舟憐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則將白云人格化,寫詩人希望白云與友人做伴,送友人去江西。情感表達:兩首詩都飽含著詩人離別時的不舍以及對被貶友人的同情、寬慰與牽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