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情境 垃圾分類 垃圾分類就是將垃圾分類投放,并通過分類清運(yùn)和回收使之重新變成資源。某小區(qū)一周(7天)收集的可回收物約714千克。先提出一個(gè)除法問題,再解答。
答案:平均每天收集可回收物多少千克?$714÷7=102$(千克)(答案不唯一)【提示】根據(jù)題中條件,提出問題:平均每天收集可回收物多少千克?用收集的可回收物總質(zhì)量除以天數(shù),即可求出平均每天收集可回收物的質(zhì)量。
解析:
平均每天收集可回收物多少千克?$714÷7=102$(千克)
2. 張老師買一種玩具,正好用了160元;買一種書,正好用了105元。

(1)她買的是哪種書?買了多少本?
(2)如果把買玩具和買書的錢都用來買跳繩,最多能買多少根?
(3)你還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xué)問題?請(qǐng)?zhí)岢鲆粋€(gè)并解答。
答案:(1)故事書:$105÷6=17$(本)……3(元)漫畫書:$105÷5=21$(本)她買的是漫畫書,買了21本。(2)$160+105=265$(元)$265÷7=37$(根)……6(元)最多能買37根。(3)如果把買玩具的錢都用來買故事書,最多能買多少本?$160÷6=26$(本)……4(元)最多能買26本。(答案不唯一)【提示】根據(jù)題意知,書有故事書和漫畫書;玩具有玩具汽車、布娃娃、跳繩。(1)通過計(jì)算判斷105不是6的倍數(shù),是5的倍數(shù),由此即可得到張老師買的是哪種書;(2)把買玩具和買書的錢數(shù)加起來,再除以跳繩的單價(jià),即可得到買到跳繩的數(shù)量;(3)此題答案不唯一,例如:如果把買玩具的錢都用來買故事書,最多能買多少本?用買玩具的錢數(shù)除以故事書的單價(jià),即可得到買故事書的數(shù)量。
解析:
(1)故事書:$105÷6=17$(本)$\cdots\cdots3$(元)
漫畫書:$105÷5=21$(本)
她買的是漫畫書,買了21本。
(2)$160 + 105=265$(元)
$265÷7=37$(根)$\cdots\cdots6$(元)
最多能買37根。
(3)如果把買玩具的錢都用來買故事書,最多能買多少本?
$160÷6=26$(本)$\cdots\cdots4$(元)
最多能買26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