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小明學習了物態(tài)變化相關知識后猜想:水中加入別的物質(zhì)后,可能會對水的凝固點產(chǎn)生影響.為了驗證這一猜想,他將一些鹽放入水中,并把鹽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鹽水的凝固過程.每隔一定時間,小明就觀察鹽水的狀態(tài)、測出溫度,并將凝固過程記錄的溫度數(shù)據(jù)畫成了凝固圖像如圖甲所示.
(1)從圖像中可以看出鹽水從第$10min$開始凝固,凝固過程持續(xù)了
10
$min$.
(2)凝固點為
-2
$^{\circ}C$,實驗驗證了小明的猜想;鹽水在凝固過程中要
放熱
(選填“吸熱”或“放熱”).
(3)如果將一個裝有冰水混合物的試管放入正在熔化的鹽冰水混合物中.如圖乙所示,試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會
變多
(選填“變多”“變少”或“不變”).
(4)根據(jù)以上實驗,你認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填選項字母).
A. 冰的溫度一定低于$0^{\circ}C$
B. 物體吸收熱量后,溫度一定升高
C. 任何情況下水的凝固點都是$0^{\circ}C$
D. 冬天下雪后,人們可以通過撒鹽的方式使雪盡快熔化
答案:(1)10 (2)-2 放熱 (3)變多 (4)D
13. 甲、乙兩只完全相同的容器內(nèi),盛有質(zhì)量完全相等的水.其中甲容器內(nèi)的水溫為$80^{\circ}C$以上,乙容器內(nèi)的水溫在$10^{\circ}C$左右.現(xiàn)將兩只盛水容器同時放入溫度略低于$0^{\circ}C$的恒溫箱內(nèi).關于兩只容器內(nèi)的水完全結成冰所需時間的先后,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B
)
A.乙比甲先完成結冰
B.甲比乙先完成結冰
C.甲、乙同時完成結冰
D.以上三種情況都有可能
答案:B 點撥:盛有初溫為80°C熱水的容器,冷凍的時間相對來說要少得多,看到的現(xiàn)象是表面的冰層總不能連成冰蓋,看不到“冰殼”形成的現(xiàn)象,只是沿冰水的界面向液體內(nèi)生長出針狀的冰晶(在初溫低于12°C時,看不到這種現(xiàn)象).隨著時間的流逝,冰晶由細變粗,這是因為初溫高的熱水,上層水冷卻后密度變大向下流動,形成了液體內(nèi)部的對流,使水分子圍繞著各自的“結晶中心”結成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