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重慶)唐詩《楓橋夜泊》寫道“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在楓橋邊客船上的人聽到寒山寺的鐘聲,是寒山寺里的大鐘受到撞擊產(chǎn)生
振動
而發(fā)出聲音,聲音再通過
空氣
傳播到客船上人的耳朵里.
答案:振動 空氣
2.下列聲音分別是由什么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
(1)小提琴聲
琴弦
; (2)甩“紙炮”發(fā)出的聲音
空氣
;
(3)人說話的聲音
聲帶
; (4)風(fēng)吹樹葉的“沙沙”聲
樹葉
;
(5)“嘩嘩”的流水聲
水
.
答案:(1)琴弦 (2)空氣 (3)聲帶 (4)樹葉 (5)水
3.人們平時交談,聲音靠
空氣
傳播;漁民用電子發(fā)聲器誘捕魚群,聲音是靠
水
傳播的;人耳貼在桌子上聽著桌面上另一處放著的機械手表的“滴答”聲,聲音是靠
桌面
傳播的.
答案:空氣 水 桌面
4.如圖所示,小明將衣架懸掛在細繩中間,細繩繞在兩手的食指上.
(1)小明用食指堵住雙耳,另一位同學(xué)敲打衣架,此時聲音是通過
細繩和手指
傳入人耳的,聽到的聲音
大
(選填“大”或“小”).
(2)食指離開雙耳,保持衣架的位置不變,用相同的力敲打衣架,此時聲音是通過
空氣
傳入人耳的,聽到的聲音
小
(選填“大”或“小”).
(3)小明探究的問題是“
固體和氣體哪個傳聲效果好
”.實驗的結(jié)論是
固體的傳聲效果比氣體好
.

答案:(1)細繩和手指 大 (2)空氣 小 (3)固體和氣體哪個傳聲效果好 固體的傳聲效果比氣體好
5.如圖甲所示,用豎直懸掛的泡沫塑料球接觸發(fā)聲的音叉時,泡沫塑料球被彈起,這個現(xiàn)象說明
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chǎn)生的
;如圖乙所示,敲擊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彈起,右邊音叉的振動靠
空氣
(填傳聲介質(zhì))傳給了左邊的音叉.懸掛著的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
將音叉的振動放大
.
答案: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chǎn)生的 空氣 將音叉的振動放大
6.下列關(guān)于聲音的產(chǎn)生,正確的說法是 (
A
)
A.正在發(fā)聲的物體都在振動
B.物體振動停止后,還會發(fā)出聲音
C.只要聽不到聲音,物體就一定不在振動
D.物體振動停止,有可能還在發(fā)聲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