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是感悟(領悟、思考)的意思。 作者以前認為紀念碑是用
來紀念革命先烈的,后來感悟到紀念碑是由無數(shù)英雄兒女的生命構筑的。(或它承載了我國人民反侵略反壓迫斗爭的歷史,是無數(shù)先烈生命和精神的象征)
者看到那對母子瞻仰紀念碑的情形后,內(nèi)心翻涌起不忘革命歷史、珍惜現(xiàn)在幸福生活、展望美好未來的復雜情感。
結構方面看:總領全文,突出所述事物。 內(nèi)容方面看:強
調(diào)了“人民英雄紀念碑”在“我”心中所占的分量很重。
南京雨花臺烈士紀念碑,也是人民英雄紀念碑的一條極好的注釋。
這座矗立在雨花臺主峰的紀念碑,高42.3米,碑體正面“雨花臺烈士紀念碑”八個鎦金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碑座四周的浮雕上,工人、農(nóng)民、學生等各界群眾手持武器,眼神堅毅地走向戰(zhàn)場——這讓我想起人民英雄紀念碑基座上“五卅運動”“南昌起義”的浮雕,同樣記錄著普通人在歷史洪流中挺身而出的模樣。
拾級而上,紀念碑北側的烈士群雕令人駐足:九位烈士或昂首挺胸,或低頭沉思,衣衫上的彈痕與補丁清晰可見。講解員說,這里安葬著1519位烈士,最小的年僅16歲。在烈士紀念館的玻璃柜里,我看到了一封泛黃的家書,是1948年地下黨員史硯芬寫給弟弟妹妹的:“我們的血不會白流,未來的中國一定會是光明的?!边@字跡與人民英雄紀念碑碑文“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zhàn)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遙相呼應,讓“人民英雄”不再是抽象的詞語,而是一個個有溫度、有牽掛的生命。
紀念碑下的紀念廣場上,常有白發(fā)老人帶著孩子獻上小白花。孩子指著浮雕問:“他們?yōu)槭裁匆蛘??”老人輕撫孩子的頭說:“為了讓你們能安心上學呀?!边@一幕讓我忽然明白,人民英雄紀念碑紀念的,不僅是犧牲的烈士,更是他們用生命守護的“人民幸?!?。雨花臺的每一塊石碑、每一片青草,都在訴說:英雄從未遠去,他們化作了春風,化作了朝陽,化作了我們腳下這片土地的安寧。
當夕陽為紀念碑鍍上金邊,我想起人民英雄紀念碑碑文“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nèi)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斗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雨花臺烈士紀念碑就像其中的一段“注釋”,用具體的人物、鮮活的故事,讓我們讀懂了“人民英雄”的分量——他們是父母的孩子,是孩子的父母,更是為信仰獻身的普通人。這種“平凡中的偉大”,正是兩座紀念碑共同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