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例一]認同。因為他在文中說“能夠進入清華園,是我平生最滿意的事情,日子過得十分愜意”,所以他只沉浸在自己的“好景”中;“在長達八年的時間內”,他沒有在任何一個暑假內抽出幾天時間回家看一看母親;而且他明知“二妹在前幾年也從家鄉(xiāng)來到了濟南,家中只剩下母親一個人,孤苦伶仃,形單影只,而且又缺吃少喝”,他知道“父親死了以后,濟南的經濟資助幾乎完全斷絕,母親就靠那半畝地維持生活”,而他卻從來沒想過母親過著怎樣的生活,音信全無。所以從這些看來,他是個“冷漠無情”的人。
[示例二]不認同。因為他當時是個“不諳世事”的小伙子,他還沒意識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后來面對母親的突然離世,他深深地自責、悔恨;而且這件事困擾他將近七十年,這七十年他一直生活在自我譴責中。雖然他兒子說他是情感不外露的人,但這并不意味著他是個情感冷漠的人。他的錯不是因為無情,而是因為沒有意識到有些離別會是永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