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例一)孫悟空在追隨唐僧西天取經途中,因誅殺草寇惡人,被唐僧視為“不仁”,師徒之間發(fā)生尖銳的矛盾沖突,悟空又一次被逐走,導致假悟空趁虛而入。假悟空打傷唐僧,搶走行李。沙憎找來真悟空,真假猴王大戰(zhàn)。觀音、玉帝、唐僧等無法分辨,最后如來佛祖識破六耳獼猴,道出他乃是悟空的“心魔”。孫悟空與六耳獼猴的戰(zhàn)斗,其實是內心斗爭的外化,是自我約束與頑劣難馴的較量。孫悟空在完成對內心世界的探索,對約束自我的警示后,堅定了西行的信念,最終追隨唐僧取經修成正果。
(示例二)豬八戒常常好吃懶做,喜愛搬弄是非,立場不堅定,一遇到困難就嚷嚷著要散伙。如“四圣試禪心”中,只有好色的豬八戒欲與三個女兒撞天婚,取經意志不堅定。但在“義激美猴王”中,由于唐僧誤會孫悟空,將其趕走,后師徒三人路遇黃袍怪,唐僧被抓走。豬八戒與黃袍怪大戰(zhàn)不成,選擇了用激將法請回孫悟空,為唐僧解難,展現(xiàn)了忠勇善良、聰明機智的一面。豬八戒在取經過程中,直面貪圖美色的內心弱點,學會在危機中扛起責任,并逐漸明白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示例三)唐憎師徒來到西梁女國,女兒國國王看中唐僧,要以身相許,讓出王位。唐僧師徒無可奈何。悟空設計逃出西梁女國,琵琶洞的蝎子女妖又乘機搶去唐僧,并對唐僧展開諸多誘惑。悟空、八戒、沙僧與蝎子精展開殊死搏斗,最終救出唐憎?!芭畠簢币魂P是對唐僧凡人欲望的考驗。唐僧以堅定的意志抵擋住了權色的誘惑,內心一直保持警醒狀態(tài),堅定了西行求取真經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