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叫“微笑面對生活”。
眾所周知,微笑發(fā)自對洞徹生命意義的美好感受。微笑,它不會讓人覺得淺薄,抑或虛??;微笑時的人,不論怎么看、如何想,都是光澤熠熠的,都彰顯著真切厚重。
當(dāng)你失落于都市的渦流,輾轉(zhuǎn)于塵世的回環(huán)曲折,你需要微笑,微笑讓一切苦難與黑暗消融;當(dāng)你接近于自然的本色,沉浸于青春的純粹自我,你更需要微笑,微笑讓所有快樂與溫暖釋放。
生活中我們不止一次地失落,又總渴求被陽光托浮,這時,微笑似乎與生活中的種種姿態(tài)一脈相承,喚起我們內(nèi)心的回音。
讓人唯唯諾諾的總是生活中地地道道的絆腳石,人們膽怯、害怕,不愿向前走。失去了前進的動力,生活無形中就沉甸甸的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激勵了無數(shù)人奮勇向前,他們把重重阻礙的絆腳石當(dāng)做前行的動力,善于將苦難轉(zhuǎn)化為希望的曙光:司馬遷遭受宮刑之后,發(fā)憤著書,寫出了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貝多芬在聽覺完全喪失的情況下,仍把主要精力用于作曲,給世人留下不朽的作品。
微笑免于沉淪、防止趔趄,重喚美好事物,超越塵世自我。自然,微笑的力量不止于此。托爾斯泰的一個名叫《光在黑暗中發(fā)亮》的劇本,僅劇題便觸發(fā)了我無限感思:生活中我們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陷入黑暗的困境,但微笑豈不是那閃閃亮光,是那刺破黑暗生活的刃劍?
而當(dāng)人心態(tài)超脫時,更需要微笑。崇禎皇帝雖是亡國皇帝,卻不是昏庸無能之輩,他十七歲從明熹宗皇帝手上接過千瘡百孔的大明王朝。崇禎并不玩物喪志但兢兢業(yè)業(yè)、事必躬親,十分干練地解決了魏忠賢和他的集團,崇禎勤勉賢能,但他過高估計了自己的政治才能,錯殺了赤膽忠心的袁崇煥,從而將明朝和自己推向毀滅的深淵。崇禎不會想到:“微笑”在成功面前是淡然,是對未來的勢在必得,順風(fēng)順?biāo)纳顩]有微笑的處之泰然倒成終生愁悒。
所以說,微笑便是自我釋放和超越,自我警勵和簡單。曬一曬陽光吧,不論悲與樂,讓微笑成就一個卓然世俗的自我,讓微笑還我們最本真的快樂,讓生活的亮色永不消退!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