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譯文】
我做西昌縣縣學的學官,在縣學菜園里建造了一個像斗樣大小的房子,僅能容下一個寫字臺和一把椅子;寫字臺也僅能放下幾卷經(jīng)史。客人來了沒法迎接,不能施禮請進室內(nèi),因此起名叫做“獨坐”。
我教課空閑的時候,就在這小屋內(nèi)休息。在這里我首先研究堯、舜、禹、湯、周文、周武以及周公、孔子的思想學說和治世的方法;其次窺探張載、朱熹、周敦頤、程顥和程頤兄弟的思想學說的內(nèi)涵;再其次就咀嚼品味左丘明、荀卿、司馬遷、班固、揚雄、劉向、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的文章;最后再有時間,就拿秦漢以后古人的行為事跡,稍加評論,以定他們?nèi)f世的功過是非。悠閑啊,自在??!我就用這種辦法來打發(fā)每天的日子。小室前有半畝池塘,幾丈空地。池中種有菱角兒荷花蓮藕,空地混植著松、檜、竹、柏。
我這小室,塵埃俗氣進不來,胸懷感到日益開闊,有如左邊對著太行山,右邊連接著東海,在樹蔭遮蓋下的萬間廣闊大廈呀。還有,我坐著只是和久遠年代的古人打交道:若是遇到圣人,我就把自己的坐位當做弟子的坐位,我感到自己好像是在親身經(jīng)歷圣人的訓導和教誨;若是遇到賢人,我就把自己的坐位當做交往朋友的坐位,我感到自己好像是在親身和朋友促膝交談;若是遇到亂臣賊子,我就把自己的坐位當做法官的坐位,我感到自己好像是對眼前的壞人親自審判施加懲罪。我覺著自己的坐位并不是一個涸定的坐位,接觸的人也不是固定不變的常人,每天都感到人員牽持紛亂事務纏繞繁雜,坐在這里怎么能說是獨坐呢?雖然如此,可我感到牽持紛亂纏繞繁雜的,卻都是世人感到孤寂冷清的,天地之間,坐我這坐位的人極少,不稱作“獨”,也沒誰和我是同志。于是寫了這《獨坐軒記》。